充換電基建投資機遇凸顯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 《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主要目標提到,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車樁增量以及充電樁單價測算,預計2023年至2025年之間,公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536.3億元,私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26.7億元。在充電樁產業鏈當中,設備零部件生產商(裝備端)和充電樁運營商(運營端)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要的環節。設備生產商將受益于充電樁建設規模擴容,建議關注充電樁核心設備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事件驅動 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啟動
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 《通知》)。
本次試點實施周期為2023年-2025年,涉及到的公共領域車輛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公交、出租車(包括巡游出租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等。其中,試點領域內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到80%。
試點區域可分為三類:一類以北上廣深江浙等發達地區為主,區域內試點城市新能源車輛推廣數量力爭達到10萬輛;二類以寧波、大連、青島等新一線城市為主,推廣數量力爭達到6萬輛;三類以中西部省份為主,推廣數量力爭達到2萬輛。新能源環衛車的數量與各地方政府對環境衛生的財政傾斜力度相關,無法精準量化。
《通知》要求,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試點領域內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到80%。充換電服務體系保障有力。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范站。
目前,我國公共領域汽車電動化進程發展緩慢。截至2020年底,全國公共領域汽車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約為10%,偏慢的電動化進程導致部分領域很難實現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2035年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目標。截至2020年,像公務車領域的新能源滲透率僅為0.7%,環衛領域車輛僅為3.8%,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僅為5.9%,機場用車為7.5%,出租車為9.5%,郵政車輛為14.1%,特定場景重型貨車為17.7%,城市公交為66.2%。因此,此次《通知》的發布,將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快公共領域車輛的全面電動化進程。
市場前景 充電樁行業將繼續穩定增長
中國充電聯盟近日發布的2022年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數據顯示,2022年1月-12月,新增公共充電樁約64.8萬臺,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4萬臺。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輛,公共充電樁增量還不足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10。通過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來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將改善新能源車整體的使用環境,可以進一步調動消費者積極性、拉動消費。
2022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91.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0萬臺,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電站增量為3.7萬座,保有量為11.1萬座。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預計,2023年充電樁將繼續穩定增長。2023年我國將新增340萬臺隨車配建充電樁,隨車配建充電樁保有量將達681.2萬臺;預計將新增公共充電樁97.5萬臺,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將達到277.2萬臺;預計將新增公共充電場站6萬座,公共充電場站保有量將達17.1萬座。
在新型充換電技術方面,中信證券、開源證券等機構一致認為,直流快充將逐步替代交流慢充,大功率快充發展將加速。直流充電樁充電功率普遍在50kW以上,充電速度更快。與此同時,直流快充技術還能夠提升充電樁ASP,單樁利用效率是影響充電樁利潤和投資回收期的核心因素。據中信證券測算,當單樁利用率達到8%以上,充電樁有望開始實現盈利。因此,隨著直流快充的技術發展,充電樁制造企業有望率先迎來盈利爆發。
此外,相對于普通的直流快充,大功率高壓充電技術可幫助電動汽車實現快速補能,從而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中信證券認為,隨著2022年高壓快充車型加速投放市場,電壓平臺普遍在800V左右,充電功率更大、充電效率更高,預計高壓快充將成為未來行業主流。
投資思路 關注充電樁核心設備及核心零部件企業
中金公司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826萬輛,車樁比高達3.17,且仍在加速攀升。2022年將有1000萬新能源車主,不得不依靠公共充電系統補能,矛盾將日益突出。充換電基建的投資機遇凸顯,預計未來將出現“換電大爆發、車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進小區”。
浙商證券認為,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發展的基礎,“十四五”期間,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有望提速,建議關注三大主線。第一,第三方充換電服務運營商:寧德時代、協鑫能科、特銳德、萬馬股份;第二,充換電設備供應商:億嘉和、科士達、麥格米特、瀚川智能、博眾精工、山東威達、易事特;第三,整車800V高壓零部件供應商:欣銳科技。
英大證券表示,根據車樁增量以及充電樁單價測算,預計2023年至2025年之間,公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536.3億元,私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26.7億元。在充電樁產業鏈當中,設備零部件生產商(裝備端)和充電樁運營商(運營端)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要的環節。設備生產商將受益于充電樁建設規模擴容,建議關注充電樁核心設備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科士達、盛弘股份、通合科技、英可瑞等。相較于上游設備及零部件廠商,中游的運營商面臨較大的盈利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充電樁利用率將隨之提升,充電樁頭部運營廠商擁有規模優勢,將率先實現盈利,建議關注特銳德。
德邦證券提出,充電樁高功率化將帶來多方面投資機會。磁性元件建議關注可立克、京泉華;液冷充電槍建議關注永貴電器;充電模塊建議關注歐陸通。開源證券建議關注整樁環節受益標的:綠能慧充、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炬華科技、萬馬股份、星云股份、金冠股份等;模塊環節受益標的:盛弘股份、英可瑞、通合科技、歐陸通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