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縮量漲0.29% 機構增倉有色、地產 市場仍將在震蕩中繼續上行
周二,滬指早盤窄幅震蕩,午后探底回升小幅走高,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走勢相對疲弱;兩市成交額再度萎縮,北向資金凈賣出近40億元。截至收盤,滬指微漲0.29%報3248.09點,深成指微漲0.12%報11926.88點,創業板指微跌0.24%報2537.97點,科創50指數微跌0.42%;兩市合計成交8457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38.61億元。市場人士認為,2月市場仍將在震蕩中繼續上行。
北向資金連續減倉
周二,A股依舊集體小幅高開。早盤兩市震蕩分化,創業板指快速下跌后弱勢震蕩,滬指和深成指則表現相對較強。午后兩市一度快速回落,而后拉升轉漲。兩市3371只股票上漲,1501只股票下跌。北向資金2022年12月13日以來首次連續3日減倉。盤面上看,家電、地產、環保、有色、地產、汽車等板塊走強,家居、電力、燃氣、傳媒、建筑、鋼鐵等板塊均上揚;鈣鈦礦、AIGC概念、智能機器、人工智能、網游概念等表現活躍;旅游餐飲、釀酒、醫藥等板塊走弱。
對于近日市場走勢,國金證券表示,盡管近期全球市場在緊縮預期變化之下波動有所加大,但隨著美國經濟持續下行和通脹回落,緊縮緩和大勢所趨,這將持續成為市場交易主線。行情熱度仍有望延續,一方面全國“兩會”召開引領政策預期達到高潮;另一方面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或發生在3月下旬或5月初的議息會議。建議重視券商與貴金屬板塊投資機會,中期布局產業政策和產業趨勢共振的機會。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周二上午盤悄然上漲了10點,上漲家數和下跌家數比為3140:1661,外資流出趨緩,但散戶流出55億元,國內機構流入74億元,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走勢。外資的短暫流出并非看空中國經濟而是賺得大多的獲利回吐,從全球通脹見頂回落,美聯儲到鷹派政策見頂,中美利差縮小,美元回落,人民幣強勁,中國刺激經濟增長力度加強,IMF調高中國增速,中國股市藍籌估值吸引等等,都支持這個結論。而且客觀事實是從2022年10月底以來,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指數上漲超90%,恒生科技指數上漲超80%,恒生指數上漲超過8000點,是之前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漲幅,上證50指數上漲超過26%,目前僅僅是指數漲幅巨大后的一個小調整。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巨大,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7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超過18%。2013-202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6.6%,遠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七國集團貢獻率的總和,未來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比重還會慢慢提升,經濟增長從長遠看必然推動股票市場重心提升。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就打開了中國優質資產的上行空間。
2月人工智能成熱點
板塊方面,2月以來人工智能成為大眾焦點,ChatGPT概念炙手可熱,周二盤中出現大幅震蕩,機器人概念掀起漲停潮,漢王科技7連板,視覺中國、綠的諧波、江蘇北人、鳴志電器等漲停或漲超10%。隨著政策的不斷推動,數據預期向好,房地產板塊也開始走強,粵泰股份漲停,空港股份、粵宏遠A、天地源等漲超5%。餐飲旅游走低,三特索道、大連圣亞、曲江文旅、首旅酒店等跌超3%。農林牧漁跌幅靠前,晨光生物、綠康生化、巨星農牧、民和股份等跌超3%。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認為,今年春節后第一周的波動,外資和內資行為的偏差和2019年有些不同。相比上一輪熊市底部,2022年10月底的底部,投資者結構和板塊估值分布更復雜。一般從二季度開始,指數和板塊均會出現分化。二季度驗證利潤也正在成為共識。市場的一些差異大概率只會影響上漲速度和過程,不會影響結果,熊轉牛第一波上漲可能還未結束。行業配置上,樊繼拓認為2月可能會呈現普漲。成長股建議關注計算機、港股互聯網、機械設備等。金融地產或可以超配到2023年年中。消費中,疫情和地產政策驅動的修復是年度邏輯,不只是短期博弈性邏輯。之前跌幅較大的建材、機械和有色等周期股也可關注。
粵開證券認為,仍有部分板塊基本面有所修復但股價尚未體現,滯漲板塊主要集中在醫藥、計算機等成長板塊,后市將有所修復。2月市場仍將在震蕩中繼續上行。配置方面,內資有望接力外資,關注主導資金切換帶來的市場風格偏好的切換,結合“滯漲”的情況,部分高成長板塊有望得到修復。此外,“兩會”前重要時間窗口,關注政策直接受益相關板塊的投資機會。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