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去年新增80家公司 更多社會資本有望“投早投小投創新”
近日,北交所披露2022年“成績單”。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全市場股票融資399.28億元,融資金額、成交金額、成交數量等指標悉數增長。國務院近日印發文件,將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政策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
北交所公司數量增加近一倍
經過一年的努力,北交所、新三板市場結構功能進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公司數量較上年末的82家增長近一倍;服務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功能有效發揮,全市場股票融資399.28億元,同比增長超四成;全市場合格投資者超526萬戶,600余只跨市場基金產品參與北交所投資;市場功能由單一股票市場拓展至債券市場,服務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超9500億元。
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數量首次超過1700家,新增掛牌公司數量質量顯著提升,全年新增掛牌公司270家,同比增長近兩倍,其中超六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
北交所表示,將聚焦“科技”“中小”“民營”三個關鍵,提高市場準入的行業包容度,系統完善發行承銷制度,堅持量質并舉推進常態化發行上市;以更大投入加強投資端建設,提高流動性和估值定價水平,推動市場交易規模、市值規模與上市公司數量規模同步高質量擴容;按照交易所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礎功能配置,進一步“擴品種”、“拓功能”;持續提升監管服務質效,提高上市掛牌公司質量;堅決筑牢風險防線,切實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行業龍頭展現“專精特新”成長性
近日,北交所銅萃取劑龍頭企業康普化學發布業績預告,繼2022年三季報凈利同比增長248.37%后,公司預計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為9000萬元-11000萬元,同比增長76.64%-115.9%。
康普化學深耕銅金屬萃取劑、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酸霧抑制劑等特種表面活性劑業務,報告期內,銅金屬萃取劑穩定增長,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酸霧抑制劑等新產品繼續發力,增厚利潤;公司積極開拓全球市場,報告期內新增重要客戶,帶動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公司加強研發,持續提升產品性能,議價能力增強;進行工藝技術改進,進一步提升產量,且規模效應持續體現,生產成本相對下降,綜合導致銷售收入增長。
利通科技18日披露業績預增報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為8299.94萬元,同比增長175.37%。公司2022年三季報凈利同比增長98.59%。
利通科技主要從事高中低壓橡膠軟管及軟管組合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表示,業績大增主要由于公司2022年度加大高附加值產品酸化壓裂軟管總成(配套頁巖氣開采的壓裂車等設備)在國際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使得相關產品銷量大幅增加,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上升,使得公司凈利潤上升。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恒泰照明18日晚間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增長55.29%。《大眾證券報》記者通過Wind梳理后發現,去年三季度,北交所共有12家公司凈利增幅翻番,其中,秋樂種業增幅達1122.61%,康普化學、駿創科技、中航泰達、穎泰生物凈利增幅均超200%。
流動性有望得到提升
去年年底,隨著北交所陸續出現新股破發,多家準上市公司陸續調低發行底價,并多次出現個股一天成交額不足1萬元的情況,北交所的流動性問題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有消息透露,北交所方面已經就現有制度向市場征求過幾輪意見,組織券商的研究所、投行等部門召開相關座談會。
與此同時,政策利好也陸續出臺。1月14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到2023年底,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5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萬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萬家以上。
《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北交所實行“專人對接、即報即審”機制,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進程。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政策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