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央行頻頻加碼逆回購 節后資金面有望逐步恢復
本報訊(記者 劉揚)本周以來央行頻頻加碼逆回購。1月18日,央行公告稱,為對沖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現金投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1月18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330億元7天期和447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0%、2.15%。
1月16日,央行進行74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和8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15%和2.00%。當天,央行還超量平價續作7790億元“麻辣粉”。1月17日,央行開展了2050億元7天期和301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0%、2.15%。根據Wind數據顯示,1月18日65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凈投放5150億元,本次公開市場單日逆回購操作規模續創2020年2月10日以來新高。
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DR007自1月5日以來呈走強趨勢,1月18日升至月內最高點2.5%,高于同期政策利率。此外,1月18日,Shibor短端品種多數上行。隔夜品種上行8.1bp報1.933%,7天期下行6bp報2.135%,14天期上行2.2bp報2.79%,1個月期上行2.1bp報2.285%。
“近期市場利率有所上升,反映機構資金需求有所增加,央行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滿足機構需求,平穩市場資金面。由于春節臨近,機構融出資金謹慎,跨節資金需求增加,導致市場流動性有所收斂,市場利率上升,但從利率上升幅度看,市場預期穩定。”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認為。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春節對流動性的影響,體現在節前居民取現需求增加,轉變為流通中現金(M0),節后資金返回金融系統。春節假期的資金需求主要是居民取現金。參考春節假期距月末時點相對較近的M0變動情況,春節取現需求規模在1.5萬億元左右。根據統計,最近四年,除2021年外,春節流動性安排的規模在1.3萬億元-2.3萬億元區間。
此外,1月作為季初繳稅大月,多數企業需要預繳當季的企業所得稅,對應該稅種的繳稅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按月繳納的稅種,1月整體繳稅規模在1.5萬億元-2.0萬億元區間。2023年1月稅期則在16-18日,其中,16日為納稅申報截止日,17-18日繳稅走款。
“春節前夕,受稅期和春節資金需求疊加影響,資金利率趨于收斂的方向相對確定,幅度上取決于春節前夕央行的投放量。”劉郁進一步認為,“春節假期之后,參考往年規律,隨著M0回流,資金面有望逐步恢復,或推動利率出現階段修復。考慮到長端利率受政策預期及經濟恢復預期的擾動,以及短端利率與資金面相關性更高,春節假期后短端利率修復的確定性相對更高。”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