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科技:由盈轉虧背后,顯示器“霸主”的煩惱
連續18年保持全球顯示器市場占有率第一,旗下自有品牌AOC在中國顯示器市場取得銷量12連冠……A股上市公司冠捷科技(000727)在所屬行業內所取得的成績令人側目。
但是在資本市場,冠捷科技的股價走勢似乎與其市場地位不相符,甚至有一段時間,公司股價跌至2元/股的下方,成為滬深兩市中為數不多的“1元股”。
而就在2022年9月底,冠捷科技突然對外宣布終止資產重組計劃,此舉當時也引發了市場一片嘩然。在此之后,這家全球顯示器翹楚企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也成為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顯示器市場持續萎縮
在顯示器市場,冠捷科技旗下的顯示器品牌的名號要比其自身響亮得多。經過多年發展,冠捷科技已擁有包括AOC、愛攻(AGON)、易美遜(Envision)和長城(Greatwall)在內的多個自有品牌,同時,公司還長期獲得飛利浦(Philips)獨家授權運營其顯示及影音產品業務。
作為藏身這些品牌身后的操盤者,冠捷科技是成功的。但眼下,公司似乎面臨著不小的煩惱。首當其沖的,便是公司所處的顯示器行業正遭遇的發展困境。
奧維云網2022年9月的多組數據顯示,進入2022年第三季度后,顯示器市場的寒氣不斷蔓延,品牌廠商對面板的采購需求仍處在整體下修的過程中。盡管上游面板持續降價,但各大品牌廠的代工需求卻在不斷下滑。
根據奧維睿沃(AVCRevo)的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中期,頭部顯示器代工廠總出貨量僅759萬臺,同比下滑19%。其中,冠捷科技旗下的TPV顯示器代工出貨量下滑了24%。
奧維睿沃表示:“消費紅利退潮疊加全球經濟的低迷,讓用戶消費更加保守,也使得品牌廠對于銷售季和2023年年初的備貨規模有所萎縮。”其最新數據顯示,“雙11”期間,國內顯示器銷售額約為11.7億元,同比減少19%。
國內顯示器終端消費需求持續走弱的同時,全球的顯示器市場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球顯示器市場出貨規模迎來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全球顯示器市場萎縮的背后,是全球通貨膨脹、原材料成本增加、半導體元器件斷貨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
在顯示器領域,無論是國內市場遭受的沖擊,還是全球市場面臨的挑戰,對于冠捷科技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一方面,從業務構成看,冠捷科技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兩大塊:顯示器和電視。2022年上半年,這兩大業務的營收占比之和超過九成,其中前者占比更是高達62.46%。顯示器市場萎縮,對于公司來說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另一方面,從區域分布看,冠捷科技的業務高度依賴海外市場。2022年前6個月,公司的海外營收貢獻了總收入中的74.7%,較之2021年同期,又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面對近況不佳的全球顯示器市場,如何保證這部分收入不縮減,是冠捷科技正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此之前,公司在國內市場似乎已顯現“頹勢”。2022年上半年,冠捷科技在國內實現營收77.96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近20億元,同比降幅達到19.72%。公司對此解釋:“國內市場業績受華東地區疫情影響,市場需求滑落,供應鏈不暢,二季度出貨狀況不佳。”
顯示器市場萎縮的“內憂外患”之下,2022年前三季度,冠捷科技交出了一張略顯尷尬的成績單——營利雙降。其中,營收同比下滑9.69%;凈利潤更是由上一年同期的盈利4.6億元,轉為虧損1.25億元。
資產重組計劃戛然而止
經營情況的驟變,似乎也對冠捷科技的資產重組計劃產生了負面影響。
2020年,冠捷科技的前身華東科技,通過實施重大資產出售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了冠捷有限51%股權方案,戰略退出液晶面板產業,轉型為智能顯示制造企業。2021年3月,冠捷科技再推重組計劃,擬收購冠捷有限剩余49%股權。
但是到了2022年9月底,冠捷科技突發公告稱,第十屆董事會第七次臨時會議決議,擬終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公司彼時表示:“鑒于本次交易一方面受審批程序的客觀不確定性影響,最終審核時間和結果難以預計;另一方面受全球及地區疫情、俄烏沖突、通脹加速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國外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等環境較本次交易籌劃之初發生較大變化,二者均為本次交易帶來較大不確定性風險。”
隨后的2022年10月21日,在冠捷科技的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終止資產重組的相關議案。至此,冠捷科技擬拿下冠捷有限全部控制權的計劃進入休止狀態。這也意味著,在一年半前,轟轟烈烈地推出重組方案的冠捷科技“食言了”。
對于公司的決定,投資者一時難以接受。在隨后召開的投資者說明會上,不少投資者就公司緣何在籌備一年多后,突然決定終止資產重組進行了追問。其中,就有投資者提問冠捷科技所說的“受審批程序的客觀不確定性影響”具體所指,但公司并未明確解釋。
投資者除了關心公司為何終止資產重組外,還關心資產重組計劃有無再次重啟的可能。但公司方面只是不斷表示:“本次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會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并未透露其他更多信息。
即便如此,投資者依舊期盼冠捷科技能再次重啟資產重組計劃。2023年的1月3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向公司提問:“冠捷有限完全裝入上市公司什么時候再提上日程?有傳聞產業鏈上游企業將入股冠捷有限,消息是否屬實?”冠捷科技則直接否認了與產業鏈上游相關企業存在資本運作事項。
此外,有投資者關注到了冠捷科技業績的異常變動,并提問公司:“收購冠捷有限51%股權時承諾的2022年業績能否完成?”此前,冠捷有限的2020年、2021年業績承諾目標均已實現。不過,根據冠捷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冠捷有限實現2022年的業績承諾似乎存在一定難度。
其實,從2021年起,冠捷科技的業績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報告期內,公司的凈利潤同比降低了28.64%。步入2022年后,冠捷科技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呈現不斷擴大態勢。照此發展下去,冠捷科技2022年的凈利潤恐創公司更改證券名稱后的新低。
懸而未決的第三增長極
2022年,冠捷科技遭遇了不少坎坷,但往事已矣。可放眼未來,公司的前景依舊不容樂觀。
前文提到,冠捷科技的顯示器和電視業務占據了營收大頭。在全球顯示器市場萎縮的背景下,2022年上半年,冠捷科技的顯示器業務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了近1%,但銷量卻同比下滑13.07%。
奧維睿沃預計,2022年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同比將降低8.5%,2023年預計再降0.8%。2023年的整體市場情況或難見好轉。
電視業務更顯慘淡,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了11.16%。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冠捷科技的電視出貨量已被身后的TCL茂佳超越。
早已是紅海的電視市場的“廝殺”正愈發激烈。除了TCL茂佳外,富士康、兆馳(MTC)等電視代工廠商和冠捷科技的差距并不大;手機品牌華為、小米也紛紛布局電視賽道,主打智能化與家居互聯;更別說海信、創維等國內老牌電視巨頭,與國外的三星、索尼、LG也正摩拳擦掌。冠捷科技的電視業務優勢還能保持多久已被打上了問號。
更糟糕的是,電視市場也面臨著和顯示器市場相似的境遇——市場萎縮。平安證券的最新研報指出,2022年下半年,雖然中國品牌借助促銷有望實現降價取量,但國際品牌因2022年上半年銷售不及預期,造成終端庫存堆高,為了降低庫存,進而大幅縮減此后的面板采購量,導致下半年整體電視出貨量僅為1.09億臺,同比下滑2.7%。最終,2022年全年電視出貨量為2.02億臺,同比下降3.9%,創下近十年電視出貨量新低。
兩大業務的整體市場環境近況不佳,冠捷科技急需找到新的業績增長極——商用顯示器成為公司尋求突破的重點。根據公司官網信息,在2022年11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冠捷科技旗下AOC、飛利浦、長城等品牌攜全線產品參展,重點展示了智慧商顯、智慧家居、游戲電競及數字工廠四大應用場景顯示方案。
IDC數據顯示,2022年液晶商用顯示器產品國內市場銷量超過900萬臺,并且增量趨勢明顯,預計2025年左右商用顯示器市場將達到千億元規模。奧維睿沃同樣看好商用顯示器市場的未來發展。2021年9月,其首次給出商用顯示器市場是“主流的支柱產業”這個定位,并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的認可。而從市場規模變化來看,商用顯示器市場十幾年來保持持續增長,可同期的零售顯示器市場幾乎回到了原點。
一邊是市場規模向好,一邊是商顯業務的毛利率也更占優勢。近年來,冠捷科技的顯示器、電視業務的毛利率在不斷下滑。截至2022年6月底,前者已從11.56%降至9.11%,后者更是從17.44%下滑至8.89%,兩者毛利率均已不到10%。相較而言,商用顯示器領域的平均毛利約為10%,部分頭部企業甚至可以達到20%以上。全面落子商顯賽道,對于正在陷入盈利困境的冠捷科技而言,或能成為打破僵局的妙招。
但是,在商顯這條路上,站在冠捷科技眼前的競爭對手同樣不容小覷:華為、聯想、海信、創維等一眾巨頭早已扎根這條賽道。冠捷科技尋找第三增長極的路或許并不容易。
記者 陳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