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時代增速放緩 穩健醫療的棉還能玩出什么“花”?
從一個毫無背景的湖北黃岡浠水農村青年,到成為面向全國,甚至國際市場的成功企業家,靠“玩棉花”,李建全徹底火了。而其背后的穩健醫療(300888)也有幸登陸資本市場。
但在度過短暫的蜜月期后,穩健醫療卻在二級市場被投資者拋棄。2021年2月5日至今,穩健醫療的股價累計下跌64.56%。公司市值從800多億元跌至300億元出頭。“穩健醫療還穩健嗎?”不僅成了投資者間的調侃,也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雙輪驅動要跑偏?
此前,穩健醫療的戰略是“消費+醫療”的雙輪驅動:一邊是以全棉時代為代表的健康生活消費品品牌;另一邊則是以穩健醫療為代表的醫用耗材品牌。
2021年,按行業劃分,穩健醫療的健康生活消費品和醫用耗材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0.44%、48.8%,幾乎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毛利率上,兩大業務也不相伯仲,前者是52.24%,后者為47.5%。
可是,平衡在2022年被打破。歷來求穩的穩健醫療豪擲19億元并購資金后,似乎想要換一種玩法——把醫用耗材業務做大做強。
今年4-5月間,穩健醫療連發多次公告,宣布分別收購隆泰醫療、平安醫械以及桂林乳膠55%、65.55%和100%的股權。穩健醫療彼時表示,借由收購,公司得以進一步強化高端敷料業務,并將業務觸手伸向醫用乳膠外科手套領域。
在相關公司并表后,穩健醫療的業務營收占比的平衡勢必被打破。而在此之前,天秤或許早已失衡。2022年上半年,醫用耗材業務的營收比重增至62.68%。此長彼消,健康生活消費品的營收比重較之2021年年底下降了近14個百分點。
根據相關公告,穩健醫療的醫用耗材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2.3億元。即便剔除隆泰醫療貢獻的0.9億元后,這筆收入也大幅領先于健康生活消費品18.8億元的營收。特別是第二季度,醫用耗材業務單季度的營收就高達18.3億元,幾乎趕上了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前6個月的營收總和。
穩健醫療宣稱:“二季度醫用耗材業務表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產品品類不斷豐富。”
但其實,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的突然暴發或許才是醫用耗材業務高增的真正誘因。從穩健醫療公布的主要渠道主營業務收入情況表可以看出,國內醫院和國內直銷渠道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了收入高增。公司解釋業績同比變動原因時提到,系在國內點狀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公司快速抓住市場機會,在醫院渠道的收入取得較大增長,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采購防護產品數量增加所致。
新冠肺炎疫情對穩健醫療相關業務的影響不可小覷。同樣是在主要渠道主營業務收入情況表中,醫用耗材業務的國外銷售出現了29.79%的同比下滑,成為表中唯一同比下降的數據。穩健醫療對此解釋:“海外市場對疫情防控放松,對防護產品需求下降。”
醫用耗材業務是穩健醫療海外營收的主要來源。受此影響,公司2022年上半年海外營收降至7.47億元。而就在2020年,即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首年,穩健醫療曾經在海外市場取得58.98億元營收的傲人成績。但轉眼到來的2021年,隨著海外疫情防控政策的松動,公司的海外業務營收金額下滑了逾30億元,營收占比也從47.69%驟降至21.07%。
醫用耗材業務的營收狀況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形成強關聯,成了穩健醫療近三年來的真實寫照。
失速的全棉時代
一邊是醫用耗材業務成了“當紅炸子雞”,一邊卻是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發展幾乎停滯。在一年前,以全棉時代為代表的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曾是穩健醫療業績拼圖的重要組成板塊。而如今,全棉時代全面失速。
2022年前三個季度,穩健醫療的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實現營收27.4億元,同比僅微增1.6%。而在今年一季度,該業務的營收同比增幅還在8.76%。同比增幅數據在今年上半年時也還有5.1%。
失速的全棉時代,曾被穩健醫療視作公司在后疫情時代的重要發力點。公司在財報中對該品牌也是不吝贊美:“始于‘讓人們回歸自然健康的舒適生活’的純樸夢想,基于‘對棉花的無比崇敬和無限熱愛’的純粹信念……”
玩棉花,穩健醫療不僅是認真的,而且也確實足夠專業。其創始人李建全被業內稱作“棉花狂人”。坊間傳聞,從小便和棉花打交道的李建全花了29年時間,將穩健醫療從一家僅有5人的不起眼的醫療敷料加工作坊,帶至登陸資本市場。巔峰時,公司總市值突破800億元。
實際上,穩健醫療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品領域,正是源于公司推出了“全棉水刺無紡布”。之后,扎根于消費品領域的全棉時代才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令李建全沒有想到的是,全棉時代展現出強勁的業績增長能力,很快就超過醫用敷料,成為穩健醫療的營收主力。2017年到2019年,公司的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營收占比均在60%以上。但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扼制住了全棉時代的發展勢頭。
2020年,盡管穩健醫療健康生活消費品業務的營收依舊在增長,但占營收比重已跌落至28.06%。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令全棉時代的開店計劃推進受阻。
2021年4月,穩健醫療曾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全棉時代2021年目標新增100家門店(直營和加盟合計)。但當年的財報顯示,全棉時代最終新增線下門店81家,其開店計劃未達預期。
從直營店數量的角度觀察,截至2022年6月底,穩健醫療共有312家門店(包括全棉時代和津梁生活),較之2021年年底少了10家。
從直營店的店效(營業收入/面積)角度看,2022年上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其中,500-800平方米的店鋪平均店效下降最多,達4.66%。
而產能利用率數據似乎能反映出潛在的危機。棉柔巾是全棉時代的看家產品。但2022年前6個月,穩健醫療的棉柔巾產能卻下降了12%。這其中雖有新增產能的因素,可公司也表示:“棉柔巾銷量出現了小幅下降。”不過,從棉柔巾產品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來看,依然微增1.87%。只是,這樣的增幅不僅小,而且較2021年年底的同比1.99的增幅,也出現了增幅放緩趨勢。
棉柔巾品類似乎遇到了“天花板”。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棉柔巾的市場規模增速已從125%降至40%附近,呈現逐年放緩態勢。相關產品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需要打一個問號。
此前負面消息纏身
或許是因為對棉花太熟悉了,又或者是因為對自家產品充分自信,李建全曾在某公開場合表示:“生產不合格防疫產品猶如給戰士一桿打不響的槍”。如今,穩健醫療卻因遞上了“打不響的槍”而被處罰。
此前,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官網顯示,由于“生產不符合產品技術要求的第二類醫療器械”,該局對穩健醫療罰款16.22萬元,并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二類醫療器械包括醫用口罩、醫用脫脂棉、醫用脫脂紗布等。
輿論壓力之下,穩健醫療11月30日晚間對外透露:“涉事產品為藻酸鹽敷料,批號為20211128,該批次產品涉及貨值合計為3.2萬元。公司已緊急召回并廢棄此批號產品。”
實際上,穩健醫療在醫用耗材上已不止一次“翻車”,公司全資子公司曾多次因防護服產品質量不合格而被有關部門處罰。
2021年8月6日,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于發布全省醫療器械監督抽檢結果的公告。其中,穩健醫療(崇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崇陽穩健”)生產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被檢出環氧乙烷殘留量項目不合格。
2022年2月9日,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抽檢的通告,有20批次不符合規定醫療器械產品。其中,1批次崇陽穩健生產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抗靜電性不合格。企查查APP顯示,崇陽穩健成立于2001年,為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另一家全資子公司穩健醫療(黃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岡穩健”)則在醫用口罩上出現質量問題。在2019年陜西省醫療器械監督抽驗中,黃岡穩健因一款醫用護理口罩的口罩帶不符合規定,被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處置。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消費者投訴穩健醫療生產的口罩質量堪憂,除了口罩缺少掛繩、包裝破損外,甚至出現在口罩中發現蚊蟲尸體的情況。消費者直呼:“所謂的十萬級潔凈車間竟會出現這種情況,讓人懷疑車間生產資質和衛生狀況。”
同樣在該平臺上,全棉時代的投訴量更多,達到了748條。除了因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外,所涉問題還包括虛假宣傳、虛假發貨、售后差等。
而在營銷上,全棉時代也遭遇過“翻車”。2021年年初,全棉時代發布了一條名為“全棉小劇場防身術”的廣告,但卻因此惹出軒然大波——廣告上線后,網友認為這條廣告涉嫌“丑化女性、拿性侵開玩笑”。
雖然全棉時代隨后作出道歉并下架相關視頻的處理,但反倒引發了網友更大的憤怒,稱其“毫無誠意”“借著道歉的關注度做營銷推廣”。一時間“全棉時代回應反轉廣告”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在遭到消費者廣泛抵制的同時,權威媒體更是就此發表評論文章稱:“事關女性安全,如此嚴肅的惡性事件,卻被商家輕飄飄地以所謂的‘創意’為說辭,美化犯罪者、丑化受害者,充滿了偏見、惡意、無知。”
值得一提的是,穩健醫療銷售費用中的廣告宣傳推廣費在2021年激增了3億多元,增幅逾85%。
負面消息纏身,美譽度迅速下降,穩健醫療此番將發展方向瞄準醫用耗材業務,能否把棉玩出新的“花”,市場也在等待答案。
記者 陳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