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浦邁:培養基與CDMO雙輪驅動業績高增長
奧浦邁(688293)成立于2013年,專注于抗體和疫苗用培養基的研發和生產,建成了抗體藥物開發CDMO服務平臺,公司已累計服務國內外超過500家生物制藥企業和科研院所,50多個臨床蛋白/抗體藥采用公司培養基和CDMO(定制研發生產)服務。受益下游生物藥需求持續旺盛,公司近年來業績快速增長,2018-2021年營收CAGR為85%,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81%。
生物藥商業化時代大幕拉開,下游需求高速增長,國產培養基后來居上。細胞培養基是生物制品生產的核心原材料,在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及生產階段必不可少。2019-2021年我國共有52款單抗藥獲批,其中27款為國產產品,遠超2013-2018年期間獲批數量。隨著國內生物制藥企業的研發管線不斷推進,中國培養基市場快速增長。2021年國內培養基市場規模約為26億元。預計2025年細胞培養基市場有望達到60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我國培養基市場的進口替代空間仍然較大。2021年,疫情等因素對進口培養基產品按時供貨造成較大影響,部分國產培養基廠商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雖然國產培養基市占率在2021年提升較多,但是目前國內市場培養基還是以外資品牌為主,市占率前二的分別為外資品牌Thermofisher和Cytiva,兩者合計占有52.4%的市場份額,中國培養基市場的進口替代空間仍然較大。
奧浦邁是國產培養基龍頭企業,有望引領細胞培養基進口替代。公司培養基種類齊全,產品競爭力國內領先,在中國蛋白及抗體藥物培養基市場份額為國產第一(2020年市占率為6.2%)。同時公司產品性能比肩進口品牌,但價格不足進口品牌1/2,性價比高。另外,公司現貨交付周期僅需要一天,定制化產品兩周,顯著快于進口產品。2021年公司培養基客戶數量518個,較2019年數量實現翻倍增長。截至2021年末,共有74個藥品研發管線使用公司的細胞培養基產品,隨著這些藥物研發推進,公司培養基產品未來有望隨著藥物商業化一起放量。
公司戰略布局CDMO業務,鑄就第二成長曲線。公司打造了從DNA到IND及BLA的一站式生物藥研發生產的CDMO服務平臺,與培養基業務相輔相成。通過中山康方、國藥集團等合作案例,公司CDMO與培養基業務相互轉化得到充分驗證,隨著兩塊業務的同步高速發展,協同效應將會更加明顯。公司CDMO客戶與項目數量均穩步增長,目前已累計完成或正在執行CDMO項目108個,截至2022年一季度在手訂單總額9332萬元。同時,公司CDMO業務產能受限,而IPO募投將打破產能瓶頸,隨著公司產能建設、項目積累、口碑提升,CDMO與培養基業務有望一同驅動公司業績保持高增長。
開源證券表示,公司的培養基定位于中高端市場,盡享國產替代東風,戰略布局CDMO業務,促進培養基和CDMO雙向轉化,并不斷提升與客戶間的粘性,增強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邁入快車道。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預計2022-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73億元、2.41億元,對應EPS分別為1.32元、2.11元、2.94元。公司為培養基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具有稀缺性,維持“買入”評級。
國聯證券表示,奧浦邁是國產高端培養基龍頭,持續受益于國內生物藥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國產替代,核心技術人員研發經驗豐富,技術和客戶資源優勢突出。預計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別為3.43億元、5.27億元、7.32億元,增速分別為61.3%、53.6%、39.0%,未來三年CAGR為51%;凈利潤分別為1.10億元、1.77億元、2.41億元,增速分別為82.1%、61.2%、36.0%,未來三年CAGR為59%。綜合DCF絕對估值和可比公司相對估值,給予公司2023年60倍PE估值,對應市值106億元,目標價為129.78元/股,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