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助力我國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由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承制的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半圓形沉箱裝載著迄今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經過4個多小時水下持續提升,于11月21日凌晨0時40分“破浪而出”,成功實施整體打撈。
本次打撈工作采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自8月17日首批件運抵打撈現場,歷時95天,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承制的弧形梁成功克服了海底泥沙侵蝕和水文工況,長約50米、寬20米、高10米的沉箱結構組裝一次成功。11月20日沉箱將古船包裹其中,沉箱中的古船、泥沙、海水及設備自重近萬噸,由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以每小時約4米的速度穩步提升,終于在21日0時40分,古船的桅桿率先出水。
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早在2021年7月便開始“長江口二號”古沉船打撈等比例實驗裝置的研制,并在今年1月12日成功完成等比例試驗。
3月25日,上海電氣核電集團克服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高效組織制造加工人員,目標倒逼、時間倒算、進度倒排,馬不停蹄推進正式產品的生產制造。7月17日完成4根縱梁交付,8月17日第一批核心裝置發射架一套和4根弧形梁運抵打撈現場,10月18日完成全部弧形梁交付。
8個月的時間里,共計2600噸的設備成功制造出產,核電大型弧形梁技術成功應用于考古與文物保護領域,不僅展示了上海電氣核電集團在高端裝配制造領域的加工硬實力,更充分體現了上海電氣核電集團對自身技術“跨界融合、共促發展”的產業生態新思路。
龔斯軒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