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示市場階段性風險
A股11月的反彈讓市場投資氣氛又活躍起來,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機構也愈發看好中國股市的前景,而《大眾證券報》讀者俱樂部的朋友們則互相提醒要注意階段性風險,因為A股有個“世界杯魔咒”。
“下周世界杯了,A股的 ‘世界杯魔咒’一直都沒打破,要注意單日大陰,或者多日回調的可能性。”網友“走出周期律”倒是覺得跌下來依然是機會,畢竟短線波動不會擾動中線反彈趨勢。下周短線可謹慎一點,中線無妨,關鍵在于選好板塊以及選好個股。
“炒股的人真瘋狂,漲的時候拼了老命講邏輯,畫預期;而跌的時候說啥都是錯的。”網友“多啦有美夢”發現,這兩天債市比股市熱鬧,滿屏的叫慘聲,本來是旱澇保收的銀行理財,單日竟然能跌0.5%,要知道,平時債基一天波動在0.01%到0.03%之間。對股市來說,短期債市的贖回潮流,算是小利空,機構會迫不得已賣股應對贖回;而樂觀一點想,錢從債市跑出來后,不太可能去樓市,進股市概率更大一點,這樣場外又有一批增量資金了。
“外資開啟買買買模式,本周北向資金凈流入了320億元,創下了年內次高。外資又回來了,這代表了什么?”網友“Dragon”說,自從11月11日國內優化疫情防控的20條措施頒布以來,外資每一個交易日都在買入,而本周的震蕩行情,正好也給了外資很多低位買入籌碼的機會。這一波買入的北向資金主要是配置型資金,買入的板塊主要集中于大盤藍籌股,特別是疫后修復的大消費板塊。散戶投資者可以沿著外資的思路,進一步挖掘食品、文旅、醫藥、金融等板塊的投資機會。
“投資中,有些錢是因為你不懂所以賺不到,有些錢則是因為你懂才賺不到的。”網友“平心處之”發現,大盤和個股接連上漲,但有人卻開心不起來,原因在于他們總能發現市場上有比自己持倉股漲得更好的股票;自己賺錢的開心被淹沒在別人賺得更多的不開心中了。這幾天,漲得最多的股票大多不是基本面最好的,而是前些日子跌幅最大的。能完完整整把這波上漲吃到的,基本上都是前期被套的投資者,很多即便有了這么大的漲幅,持倉還是大幅虧損。成熟的投資者,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交易策略,一山望一山高,還不如把自己的山牢牢看住。每天都有漲停板的股票,可長期來看,能實現年化15%的收益率都并不容易,達到20%的更是鳳毛麟角。
記者 李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