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HJT,布局泛半導體 邁為股份:創業板第一高價股“與光同行”
522.18元/股,截至10月14日,邁為股份(300751)繼續牢牢占據創業板第一高價股的位置。此前大盤指數作出調整,邁為股份仍在二級市場表現平穩。機構投資者也對其青睞有加,截至6月底,合計持股比例逾五成。
作為光伏行業全球領先的設備供應商及服務提供商,光伏行業近年來的高景氣度帶動邁為股份成為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設備領域的龍頭。但公司并不滿足于此,提前布局HJT整線業務,目前相關訂單市占率遙遙領先;探索顯示面板和半導體封裝業務,一舉打破國內空白;取得海外重要訂單,實現0的突破……邁為股份“與光同行”,正帶著巨大的決心面對挑戰。
邁為股份的決心:押注HJT
熟悉邁為股份的投資者,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個詞 “HJT”——作為邁為股份2021年定增的主要募投方向,其被視作下一代主流光伏電池片的技術路線之一。
光伏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硅原料、硅片、電池、組件、裝機系統這五大部分。其中,電池片的主流技術自2019年起由PERC占據。不過,對于始終秉持降本增效發展理念的光伏行業來說,該技術的電池片量產轉化效率上限正面臨再難向上突破的局面。
由此,HJT與TOPCon應運而生。相較于PERC平均不到23%的轉換效率,這兩種技術的理論轉化效率均超27%(光伏發電效率每提升1%難度已非常巨大)。
邁為股份選擇將HJT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方向。2021年,公司推出了定增方案,除了一部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性外,其余擬全部用于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設備產業化項目。
根據公告,異質結太陽能電池(HJT)設備投產后,邁為股份將具備每年提供40條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整線設備的能力,預計達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
但定增消息傳出后,一邊是公司理想之豐滿,一邊卻是市場質疑聲的骨感。
TOPCon目前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由于具有相似的工藝流程,其能通過原有的PERC產線升級而來,投建成本顯著低于HJT產線,目前的整體成本已經做到基本持平PERC。但從長遠來看,HJT與TOPCon的核心工藝流程差別巨大:前者的4道工藝較后者的10道工藝更易實現降本。
“TOPCon是一項兼容存量的新技術,HJT則是一種取決于增量的新技術?!币晃还夥袠I從業者表示,“眼下,HJT依然面臨著設備投資成本較高的問題?!?/p>
“HJT在近幾年才興起,因為上限較高,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睂τ趫远ㄑ鹤JT技術,邁為股份有自己的考量。在效率方面,HJT相對于TOPCon的提升空間可能更大:“HJT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衰減率低、工藝步驟少且降本路線清晰等優勢,契合了光伏產業發展的規律。”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給出了Solarzoom(光儲億家)的統計分析結論:HJT降本路線明確,降本空間高達40%以上,其成本有望與PERC持平或更優。
不過,邁為股份也直言HJT依然面臨技術路徑的不確定性風險:“如果降本增效過程不及預期,將導致HJT電池技術面臨無法取得產業化所需的效率優勢和成本優勢風險?!?/p>
拿下九成2022年落地訂單
在押注HJT可能面臨的風險到來之前,邁為股份迎來的是喜訊不斷。2020年下半年以來,公司陸續簽訂多個異質結整線設備訂單。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下半年,在通威金堂、阿特斯、安徽華晟的招標項目中,邁為股份取得60%以上的設備訂單;2021年7月,邁為股份與金剛玻璃簽訂了總價高達4.8億元的異質結設備買賣合同;同年9月,邁為股份中標安徽宣城二期(2GW)整線設備項目;步入2022年,公司已先后獲得印度信實工業4.8GW訂單、愛康科技子公司1.2GW訂單、華晟7.2GW訂單、華潤1.8GW訂單、金剛玻璃4.8GW訂單;剛剛過去的9月,邁為股份又以3.72億元/GW報價成為浙江潤海新能源3GWHJT整線設備采購唯一中標候選人。
東北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邁為股份的HJT訂單市占率分別為50%、57%、72%。在2022年度已落地的訂單中,公司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約為90%。
從市占率來看,邁為股份優勢明顯,已然成為國內HJT設備的龍頭。安信證券分析指出:“邁為股份具備HJT整線設備供應能力,先發優勢充足,產業化初期紅利更為明顯。”
但是,邁為股份憑借早介入而積攢的初期領先優勢能保持多久,依然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9月2日,邁為股份宣布自主創新的可量產微晶設備技術和工藝研制的全尺寸N型晶硅異質結電池的轉換效率實現突破,已達26.41%。隨后,隆基綠能對外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摻鎵p型全尺寸硅片制備的硅異質結電池(p-HJT)獲得效率突破,換效率被推高至26.12%。這是迄今為止p型硅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
東吳證券指出,2022年是異質結電池(HJT)降本增效加速推進的一年,預計2022年年底,HJT電池片的單W生產成本與PERC打平,2023年開始,全行業擴產爆發以及主流大廠將規模擴產。
中銀證券則表示,HJT電池轉換效率迭創新高,產業化快速推進,成本下降路徑清晰可行,性價比拐點到來后預計將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路線。
近三年來,晉能科技、通威股份、鈞石能源、華晟新能源、金剛玻璃、明陽智能等多家企業紛紛宣布進行HJT電池的研發和擴產?,F階段已進入中試的HJT產線設備廠商有邁為股份、鈞石能源、理想萬里暉三家。雖然目前邁為股份的設備在轉換效率、良率、產能利用率上均表現優異,但隨著業內眾多企業紛紛投產后,行業的產能勢必大幅增加,屆時競爭局面或將更加激烈。
無論是從公司規劃還是行業發展階段來看,邁為股份正處于戰略擴張的關鍵期。
多元推進有望取得突破
雖然HJT業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眼下,邁為股份的業務重心依然是公司賴以成名的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
近三年來,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成套設備始終是邁為股份第一大收入來源。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邁為股份在國內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設備領域的增量市場份額居于首位。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邁為股份分別實現營收14.38億元、22.85億元、12.39億元,其中,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成套設備收入分別為11.82億元、15.34億元、10.17億元,占比分別為82.19%、67.13%、82.1%。
因此,邁為股份押注HJT整線業務,不僅是從降本增效的角度出發,也帶著多元化發展的考量。除此之外,公司還另有打算。
在財報中的業務拓展及戰略布局一項中,邁為股份曾多次提到要“依托印刷、激光和真空三方面技術研發,瞄準光伏裝備、顯示面板核心設備、半導體封裝核心設備等市場”,最終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業務布局。
這一被市場解讀為“九宮格”的戰略得到了機構的認可。開源證券分析認為,邁為股份將依托九宮格戰略打造平臺公司,“未來有望隨著新型面板顯示、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等行業趨勢實現多業務增長接力?!?/p>
不過,從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構成看,光伏業務依舊以98.95%占據營收的絕對大頭。但好消息是,邁為股份此前披露,顯示面板和泛半導體業務均迎來突破:公司于2021年中標京東方的第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將供應兩套自主研制的OLED柔性屏彎折激光切割(BendingCut)設備,打破了國內空白。同時,公司與半導體芯片封裝制造企業長電科技、三安光電就半導體晶圓激光開槽設備先后簽訂了供貨協議,并與其他五家企業簽訂了試用訂單。
而從營收構成區域分布看,海外業務或成為邁為股份的另一業績突破口。近年來,公司的海外營收占比并不算高,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12.16%、11.46%、9.39%、6.64%,呈現逐步下滑的態勢。但從絕對值來看,截至2021年年底,海外業務營收保持穩步增長。
特別是2021年,邁為股份與新加坡REC集團簽訂400MWHJT異質結電池整線設備訂單,這是邁為股份自主研發的HJT整線設備在全球HJT量產競爭中的首份成果,亦是公司HJT整線設備首次走出國門。
資料顯示,這一訂單包含PECVD、PVD、絲網印刷等核心設備,用于REC異質結電池生產線。彼時,有媒體報道,REC對邁為股份的HJT整線設備經過了長期的嚴格測試和比較,以及大量的可靠性測試、效率測試后,發現這些設備在性能上達到甚至超過其預期。
中信證券認為,隨著邁為股份在面板顯示、半導體芯片封測等泛半導體領域漸次取得設備訂單,公司有望實現較大突破。
記者 徐海峰 實習記者 陳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