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養生酒研發中心在京成立
當前,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動,健康養生酒正迎來飛速發展階段,成為白酒賽道新的增長極。
9月28日,北京同仁堂養生酒研發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持續助力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股份”)養生酒板塊的高質量發展,滿足廣大消費者對于養生酒產品的需求。而隨著百年藥企加碼布局酒賽道,勢必將給我國酒業發展帶來不一樣的“火花”,為我國養生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仁堂做酒歷史悠久
眾所周知,中華藥酒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就有醫源于酒之說。繁體“狒”字從“酉”,醫者酒也。在中藥劑型中有湯、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錠、膠、曲,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多的一種劑型,其次即為酒劑,是傳統中藥八大劑型之一,因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御風寒”等多種作用,被奉為百藥之長。
作為我國中醫藥領域的領頭企業,創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在傳承發展的350多年里早就與酒結下不解之緣。據了解,在同仁堂獨特的炮制技藝中,很多藥材在炮制過程中會用到酒炙,有些藥品在服用過程中建議以酒服之。
同仁堂生產藥酒的歷史同樣非常悠久,并且多種酒劑成為宮廷御酒,比如國公酒、壯骨藥酒(原名“虎骨酒”)等。早在300多年前,同仁堂生產的國公酒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便正式載入《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簡稱:《同仁堂傳統配本》),清代光緒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太醫院命同仁堂將國公酒配方抄錄宮廷,定名為國公酒,此后清宮多次票傳同仁堂配置國公酒,供宮廷享用;同仁堂有文字記載生產壯骨藥酒的歷史至今也已有200多年,配方曾為國家秘密級保密配方,由多個方劑復合而形成的龐雜方劑,可總結為“一酒一膠三丸三膏多細料”,為復方、套方產品,是迄今為止中成藥中最大套方單品,整個產品經選料、炮制、配料、制膏、制丸、制膠、“兩步煮酒”等幾十道工序,歷經18個月左右的時間方得成品。同仁堂壯骨藥酒的傳統制作技藝,也于2019年獲評成為了北京市東城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數百年的傳承創新發展中,同仁堂充分發揮制酒經驗和技術,推出的同仁御酒,便是原同仁堂總中藥師李培松根據宮廷配方進行研制,以茅臺鎮的高品質醬香酒為酒基,根據“現代人健康理念”精心調配,添加酸棗仁、龍眼肉、枸杞子、菊花、桑椹、青果、薏苡仁共七味傳統調養的藥食同源食材,正是其在養生酒領域的守正創新之作。
助力養生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大幅提升,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帶來“銀發經濟”市場規模的持續上升,給我國養生酒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養生酒市場總額不到280億元,占酒類市場總額的3%。不過2020年,養生酒市場總額已經突破了430億元,估計在2022年這一規模將突破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養生酒產業在快速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行業發展不平衡、市場品類不清晰、消費認知局限、基礎科研不全面、人才梯隊建設不完善等各方面問題。
眾所周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頭部企業的引領作用。北京同仁堂養生酒研發中心成立后,將主要致力于在組方配伍開發、基酒風格篩選、功能因子確定、生產工藝論證、品質指標測定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開發出與藥酒相比, 口感更加綿柔的養生露酒,滿足人們對于健康養生的客觀需求,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表率。
同仁堂股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朝華表示,養生酒研發中心啟動后,將繼續在同仁堂集團的指導和幫助下,與同仁堂研究院一起,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展學術交流、研發轉化,以創新為發展動力,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體系,提高養生酒的品質,打造養生酒產品集群,助力同仁堂大健康產業發展。
顯然,北京同仁堂養生酒研發中心的成立,將借助科技創新研發為同仁堂股份做強做大養生酒板塊打下更加堅實的品質建設基礎,并將成為我國養生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