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預告陸續披露 景氣賽道有望開啟估值切換
A股5至6月“反轉”,7月“分化”。站在當前,有機構建議積極把握9月,三季報預告有望驅動高景氣賽道的估值切換行情。也有機構認為,成長股仍然占優,大小風格偏均衡,景氣上行仍是主線。
浙商證券:積極把握9月
就風格和經濟的關系,低估值防御為主,如2012年和2018年;經濟強勁復蘇階段,價值股占優,如2016年至2017年;經濟溫和復蘇階段,新興成長占優,如2013年和2019年。
8月末,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隨著穩增長政策加碼,展望未來1-2個月,預計經濟整體仍處在溫和修復的時間窗口。
在此背景下,展望9月,市場仍處在“輕指數,重結構”的時間窗口,估值切換邏輯驅動的高景氣賽道預計活躍。展望四季度,需要進一步觀察海外經濟的擾動。
從中觀維度,隨著三季報預告的陸續披露,具備景氣支撐的賽道有望開啟估值切換行情,特別是新成長領域。
結合2022年中報、2022年和2023年,Wind一致盈利預測,可關注2023年預測增速居前且相較于2022年環比無明顯下滑的賽道。大科技中有風電光伏儲能鏈(儲能、風電零部件),汽車智能化鏈(車聯網、智能汽車、電動車下游),工業智能化鏈(工業軟件、機器人),半導體鏈(泛模擬),國防鏈(導彈及信息化、航空發動機)等。與此同時,大消費和大周期領域機會以局部為主,如以機場、航空、酒店為代表的出行鏈。
東北證券:行業景氣上行仍是主線
上證50盈利中報盈利同比增速為6.55%,已經走出一季報盈利低位,但下半年盈利修復程度仍有不確定性,全面上行拐點仍待確認。整體來看,當前處于盈利弱修復、信用探底階段,與當前上證50估值對應的歷史同期水平差不多。A股本輪的盈利下行周期仍未結束,盈利下行當前仍是股市上行的主要阻力。
成長仍占優,大小風格偏均衡,景氣上行仍是主線。從宏觀、中觀及市場面看風格切換條件:宏觀上,盈利下而信用上,當前并不處于盈利信用雙弱或流動性收緊的環境,風格不會轉向價值,中短期來看成長仍占優;中觀景氣上,小盤成長景氣延續,大盤價值景氣受政策提振,大盤成長景氣分化;市場面上,小盤成長相對大盤價值的估值比未到極致。
行業配置上,景氣上行仍是主線,具體來看:其一,調整已相對充分但景氣持續上行的風光儲、軍工等板塊;其二,景氣預期改善的電子(半導體中的上游材料和零部件,消費電子)、傳媒(游戲、元宇宙等)、計算機(國產化、云計算)等;其三,政策導向的,保增長政策相關的建筑建材、地產、通信、汽車和部分消費板塊。
財信證券:業績底已現
本輪國內經濟最大沖擊時刻已經過去,2022年第二季度大概率是本輪國內經濟底和A股業績底,預計第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以后)A股業績及指數將趨勢性改善。
疫情后經濟復蘇并不均衡,大型企業業績相對穩健,但小型企業PMI已經連續16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第二季度,20億元市值以下A股公司的平均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94.94%。剔除市值影響后,第二季度A股的歸母凈利潤負增長的公司家數占比高達52.65%。第二季度,央企、國企、民企、外企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90%、-3.57%、-4.57%、-2.67%。央企的行業分布在上游資源板塊和金融板塊,央企在經濟下行期的韌性更強,而民企、地方國企、外企業績則有所承壓。
建議投資者布局業績邊際改善板塊:1、產銷兩旺的板塊。根據先行財務指標測算,業績改善預期從強到弱分別為:國防軍工、機械設備、農林牧漁;2、競爭格局改善板塊。房地產、建筑裝飾、交通運輸等行業產能釋放壓力小,競爭格局持續改善;3、低估值板塊。金融和地產產業鏈的估值大多低于歷史后20%分位,估值優勢凸顯;4、消費板塊。受益于PPI-CPI剪刀差收斂以及疫情防控形勢未來好轉,消費板塊存在一定復蘇動力。
中郵證券:市場趨于回暖
北向資金近一周凈流出2.22億元;流入行業集中在有色金屬、非銀金融、醫藥生物,流出行業靠前為電力設備、食品飲料、電子。滬深兩市最新兩融余額16124.77億元,較前期低位有所回升,近期基本持平。融資買入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為煤炭、非銀金融、鋼鐵,融資賣出額占成交額靠前的行業是電子、煤炭、國防軍工。
從各行業市盈率所處歷史位置來看,上周估值變化以上升為主,其中上升比率最大的是房地產、煤炭、有色金屬,下降比率最大的是傳媒、農林牧漁、食品飲料。
綜合考慮行業近期表現、資金動向、估值及流動性,我們短期重點看好:1、成長主線,中報披露結束,工業機械設備、半導體、新材料等行業機構調研頻繁,可從中挖掘優質公司;2、輪動主線,近期市場重回震蕩熱點輪動表現,建筑建材、家用電器等相對估值低的板塊存在重估溢價。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