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升級 化工板塊迎投資風口
近日,受歐洲能源危機影響,A股市場相關板塊頻頻異動。繼周一天然氣板塊大漲之后,周二化工行業遭到資金圍獵,板塊個股掀漲停潮。紅寶麗兩連板,奧克股份20%漲停,兄弟科技、渤海化學、紅墻股份、瀘天化、四川美豐、廣濟藥業、衛信康、龍星化工等十余只化工股集體漲停。
歐洲減產或將推動化工發展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9月2日稱,由于發現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至故障排除。“在煤炭能源運輸難度加大、核電發電不足背景下,電力領域天然氣需求增長,推動歐洲天然氣愈發緊缺。” 開源證券化工團隊分析指出,歐洲天然氣供給不足沖擊化工品供給,長期或對全球供給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天然氣除影響能源成本,作為天然氣化工的基礎原料,通過C1化工、合成氨、乙炔化工、氫氣等產業鏈將傳導至C2、C3、化肥、氯堿、聚氨酯等大部分化工品。”華泰證券認為,歐洲天然氣高價帶動全球天然氣價格走高,日本LNG、美國HH價格均抬升至歷史高位。相較而言,依托煤炭為基礎能源的中國化工企業競爭力凸顯,有望通過直接出口及間接出口(轉化為下游工業品)增長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因天然氣供給不足,多家歐洲化工廠計劃減產。德國工商聯合會(DIHK)發布的研究報告稱,通過調查3500家德國工業企業,約16%企業認為自身有必要減少生產或放棄部分業務,其中近四分之一已減產停產,另四分之一在減產中,剩下一半企業正計劃采取措施。
“歐洲在抗氧化劑、乙烯、醋酸、MDI、TDI、維生素等化工品的供應端占據重要地位。歐洲的減產或將推動對應的細分行業進入上行周期,我國穩定供應全球的能力有望再度凸顯。”開源證券化工團隊分析稱。
關注產能占比大的精細化工
從估值來看,化工板塊目前正處于歷史估值底部。2022年以來,化工原料指數下跌8.43%,略小于上證指數10.89%的跌幅。從業績上看,據國金證券統計,化工行業上半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3.47萬億元,同比增長31.3%;歸母凈利潤2217億元,同比增長21.3%;行業整體毛利率為18.7%,同比下滑2.7%;整體凈利率為7%,同比下滑0.8%。
在當前內需低迷背景下,華泰證券認為,歐洲產能占比較多的助劑、表面活性劑、化妝品原料、農藥、代糖等企業有望受益,推薦金禾實業、皇馬科技、利安隆、新和成;長期而言,在國內頭部化工企業競爭優勢強化的背景下,大宗化工品國內供需面逐步改善,一體化龍頭企業優勢顯著,推薦萬華化學、華魯恒升、中國海油、恒力石化。
而申萬宏源則建議從四個方面投資:1)從競爭力、盈利穩定性、產能投放一體化的大煉化角度,重點推薦榮盛石化、恒力石化、東方盛虹、桐昆股份、恒逸石化。2)乙烷制乙烯的成本優勢,及丙烯產業鏈受益角度,重點推薦衛星化學。3)油價高位、煤化工成本優勢和長期成長性,重點推薦寶豐能源。4)油價大幅上漲的彈性,同時從海外上游縮減資本開支、國內加大能源安全保障角度,建議關注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廣匯能源、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新奧股份、中油工程、博邁科等。
記者 陳慧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