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5家披露2022年半年報 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
截至8月31日,滬、深、北證券交易所48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在疫情反復、國際沖突加劇、外部通脹等超預期因素沖擊下,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增長態勢,我國經濟“基本盤”底色彰顯,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4%,遠高于同期GDP增速,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實現凈利潤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19%,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為5.49%、1.16%,二季度業績普遍好于市場悲觀預期,充分體現了上市公司作為各行業龍頭的強大競爭力及發展韌性。
非金融類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9.23萬億元、1.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9%、4.55%。自2021年一季度起,實體企業營收增速持續高于金融類公司,顯示我國經濟脫虛向實的良好發展態勢。
分行業看,行業間差異明顯。煤炭油氣、基礎化工、動力電池原料、光伏新能源行業公司業績增長迅猛;受疫情反復、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航空、餐飲、旅游等行業公司仍處困境。受益于國務院穩定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到稅費返還4689億元,同比增加162%,在積極的政策措施下,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有所改善,預計會對下半年的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全面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合計新增139家,占上半年全部新增上市公司家數的82%。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支出營收占比1.69%,其中科創板、創業板與北交所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8.64%、4.82%、4.59%。計算機、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研發強度居前,分別高達10.29%、10.10%和6.84%,市場“含科量”、“含新量”顯著提升。
主板上市公司營收、現金流等穩中有升,為上市公司業績筑基,盈利質量進一步改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排名前200家的公司份額占總體的72%和85%,彰顯頭雁效應。截至目前,102家公司已發布中期現金分紅預案,現金分紅金額超過1700億元,積極回報投資者日漸成為市場共識。 阮禹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