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能源中報點評——以氫為帆,駛入能源藍海
日前,寶豐能源(600989)發布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3.95億元,同比增長37.53%;實現凈利潤40.15億元,同比增長7.53%;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創下中報業績的歷史新高。
業績穩健的同時,有投資者注意到,寶豐能源在綠氫領域的布局已迅速落地,為公司開辟了另一片龐大的產業領域。上半年,公司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及應用示范項目”首批的30臺電解水制氫設備已全部投運,年底產能將達6億立方,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氫生產廠和供應商,引領我國氫能產業格局實現跨越式發展。
響應國家戰略,布局綠氫產業鏈
氫能是被公認的清潔能源,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效率高、長續航、更安全的優點,且來源廣泛,從生產使用到回收整個過程低污染,可真正達成零排放。在解決化石能源危機、全球變暖及環境污染等議題上,世界各國均看好氫能,認為其將發揮重要作用,氫能也有望成為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
從2018年開始,多個國家政策部門逐步明確氫能在產業轉型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方也陸續將氫能及其產業鏈作為布局發展的重點納入階段性規劃,推進國家能源結構向清潔可再生能源轉型。2022年3月,被稱為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正式發布,更是進一步強調了以可再生能源制氫為核心的氫能發展方向,為氫能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能源化工龍頭企業,寶豐能源早已確定了將綠氫產業作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公司從2019年起著手布局氫能產業。基于自上而下的全產業鏈布局,寶豐能源在產業園區新建配套光伏電站,產生的綠電用于電解水制氫項目,產出綠氫、綠氧供應下游應用,探索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空間,完善企業循環經濟產業結構的同時,實現“新材料+綠氫”雙產業鏈銜接,推動企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國家《“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攻克高效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氫能“頂層設計”進一步提出,到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2022年8月初出臺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更是提出要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政策助力下,寶豐能源的綠氫產業鏈有望形成更穩健更全面發展的局面。
“氫”啟零碳革命,駛入產業藍海
從規劃到落實全球最大綠氫生產廠和供應商的地位,寶豐能源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2021年2月,寶豐能源第一臺電解槽開始送電調試,項目采用單臺產能1000標方/小時的高效堿性電解槽制氫設備,并配套相應的氫氣壓縮與儲存設備;今年上半年,公司首批30臺電解水制氫設備已全部投運。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已具備年產3億立方綠氫的產能,到今年底還將進一步擴建至年產6億立方綠氫規模,未來將形成年產百億立方、百萬噸綠氫產業規模。
在國家政策和自身實力加持下,寶豐能源一直爭做低碳變革的開拓者,也在全方位推動氫能與多種能源形式連接,建立耦合發展體系,促進工業、交通、建筑等多領域深度脫碳,著力打造集“制氫、補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于一體的綠氫全產業鏈,構建一副“大氫能”圖景。公司創新工藝路線,成功將“綠氫”“綠氧”直供化工系統替代化石能源生產高端化工材料,帶動化工產業鏈實現零碳變革;同時生產的綠氫還將廣泛應用于高純硅生產、氫燃料汽車、電子工業、冶金工業、熱電聯供和儲能等領域,實現氫能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源源不斷地向社會提供清潔能源。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已處于爆發前夕。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至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綠氫產量可達到1億噸。相較于2020年中國氫能市場規模僅超100億元,產業整體潛力巨大,中國氫能產業很快便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寶豐能源也有望在氫能產業的龐大藍海中占據領先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寶豐能源綠氫產業鏈布局逐步延展和擴建,公司很快將改變現有可再生能源供給及利用方式。圍繞綠氫“成本、技術、應用”的底層發展邏輯形成創新性突破,公司將樹立行業綠色發展標桿,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充沛的綠色力量。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