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產業鏈前景廣闊
國內虛擬電廠加速發展。近日,國網浙江電力上線智慧虛擬電廠平臺。6月21日,山西省能源局正式印發國內首份虛擬電廠運營管理文件——《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積極引導發、用、儲側資源共創電網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虛擬電廠一方面可以作為傳統的可調度發電廠及時響應內部需求側,另一方面可充當分布式資源與電網運營商、電力交易市場之間的中介,實現能源交易。因此,虛擬電廠是促進能源轉型,實現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關鍵。結合企業的技術、渠道等優勢,三類企業將在虛擬電廠發展的過程中受益。
事件驅動 各地加速推進虛擬電廠發展
2022年5月30日和6月1日,發改委聯合國能局、財政部等部門分別印發《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強調目前新能源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而電網的適應性問題是新階段制約新能源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6月21日,山西省能源局正式印發國內首份虛擬電廠運營管理文件——《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積極引導發、用、儲側資源共創電網平衡。7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6部門發布關于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標準建設。
據國家電網報報道,6月30日,依托自主研發的智慧虛擬電廠平臺,國網浙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聚合3.38萬千瓦響應資源參與省級電力需求響應市場交易。
虛擬電廠是一種將不同空間的可調負荷、儲能、微電網、充電樁、分布式電源等可控資源聚合起來的智慧能源系統,并以此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實現對電力資源的自主協調及優化控制。
虛擬電廠的核心是集控平臺,集控平臺一方面可以對收集的充電樁、居民用電等數據進行分析,做到需求側的精準響應及管理,當需求側供電量不足時,可以作為“正電廠”向電力系統供電,當發電側電量過大,需求側難以負荷時,又可以作為“負電廠”加大負荷消納電力系統電力,幫助電力市場削峰填谷,平滑新能源并網給電網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另一方面可以與大電網與電力市場互通,不僅有助于優化整個電網系統,還能為內部聚合的企業、用戶、充電樁、儲能、分布式能源等市場主體提供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途徑,讓他們都可以成為微型發電機,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從而獲取套利收益。
行業前景 全國虛擬電廠收益空間約為870億元
我國虛擬電廠起步“十三五”,目前已有響應細則出臺并建成多個試點項目。“十三五”期間,我國江蘇、上海、河北等地開展了電力需求響應和虛擬電廠的試點工作。
其中,江蘇省率先于2015年出臺官方文件 《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的實施細則》指導電力需求的調控。此后,中國虛擬電廠進入研發、探索階段,2019年,國家電網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并建成國內首個虛擬電廠“國網冀北虛擬電廠”,實現了發電和用電的自我調節。到目前為止,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先后開展虛擬電廠項目試點。
2022年6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首次將虛擬電廠的建設納入電力發展規劃中。我國可供參與虛擬電廠運營的控制資源體量龐大,可調負荷資源超過5000萬千瓦,虛擬電廠也隨基礎資源的快速發展而受到重視。
目前,我國虛擬電廠仍處在邀約型階段,以需求側響應、調峰調頻為主要的收益來源。廣東省作為缺電大省,每年30%左右電量來自于外省輸送,是我國電力市場化需求最為迫切、也是市場化進展領先的地區。因此以廣東省的情況為例,測算虛擬電廠的市場空間。在《廣州市虛擬電廠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提出,通過開展需求響應實現削峰填谷,逐步形成約占廣州市統調最高負荷3%左右的需求響應能力,對參與響應的用戶或聚合商給予補貼,削峰補貼最高5元/度,填谷補貼最高2元/度。
根據東北證券測算,補貼環境下,預計每年廣東省虛擬電廠的收益空間有望達到294億元;若考慮日后退補的情況,參考廣東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的價格,預計每年廣東省內虛擬電廠的收益空間約為83億元;按照同樣的測算方法,市場化情況下,預計全國虛擬電廠收益空間約為870億元。
伴隨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的推進,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將得到持續優化。從試點進展來看,廣東、江蘇已率先進入現貨交易結算試運行的階段,其余試點省份則已完成模擬試運行,預計將陸續進行連續現貨交易結算試點。結合外受電量、電力現貨交易試點以及虛擬電廠項目試點情況,東北證券認為目前廣東、浙江、江蘇更具備發展商業化虛擬電廠的條件,有望成為引領全國電力交易和虛擬電廠建設的地區。
投資機會 三類企業將在虛擬電廠發展中受益
從我國風光資源分布圖中可知,風光大基地基本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而電力負荷卻集中在中部和東部,空間維度的錯配一方面催生了特高壓輸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因此可以認為分布式能源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發展過程中,最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解決由于新能源不穩定特性導致并網時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等模式應運而生。
虛擬電廠一方面可以作為傳統的可調度發電廠及時響應內部需求側,另一方面可充當分布式資源與電網運營商、電力交易市場之間的中介,實現能源交易。因此,虛擬電廠是促進能源轉型,實現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關鍵。
東北證券表示,我國虛擬電廠仍處于初級邀約型階段,從目前試點運行的項目來看,虛擬電廠普遍由電網公司和科研院所負責搭建運行。我國上市公司中,參與虛擬電廠項目的企業包含兩種:第一,以虛擬電廠聚合商身份參與,聚合長尾需求側資源,提供需求側的電力預測曲線,并參與電網的需求側響應獲取補貼分成,相關標的為:恒實科技;第二,虛擬電廠軟件平臺服務商,為電網公司虛擬電廠搭建軟件平臺,實現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可視化等,以實現電力調度的最優化,相關標的為:國能日新、國電南瑞、國網信通、東方電子、遠光軟件、朗新科技。
華安證券指出,結合技術、渠道等優勢,三類企業將在虛擬電廠發展的過程中受益。第一,發電端信息化企業,有望參與發電端聚合優化進程的企業國能日新。第二,用電端信息化企業,深度參與電力交易,接通買賣雙方,建議關注朗新科技、恒實科技、東方電子。第三,綜合能源優化系統,全方位服務能源運作。建議關注遠光軟件,公司與國網數科協同不斷加深,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有望成為虛擬電廠的雛形。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