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纖:“練好內功是對投資者最好回報”
南京化纖(600889)作為國內纖維素纖維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在努力落實“發展壯大纖維素纖維主業,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的決策,但公司2021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寄予希望的控股子公司上海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越科”)經營虧損,拖累公司業績,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公司對此將如何應對?帶著相關問題,《大眾證券報》記者近日以投資者身份參加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對公司進行了微調研。
仍看好上海越科發展
股東大會上,南京化纖的2021年財務決算報告詳細解讀了上海越科經營虧損對公司營收、利潤以及公允價值變動、資產減值等多個財務指標帶來的影響。
據介紹,為改變產業結構單一的狀況,南京化纖2020年12月收購了上海越科51.91%股權,后者系國內首批研制出高性能PET結構泡沫產品并實現量產的廠商。2020年,上海越科完成其承諾業績的比例為97.77%,2021年度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3270.49萬元,未能完成2021年承諾業績。同時,由于上海越科經營虧損,收購時形成的商譽和上海越科的無形資產公允價值出現嚴重的減值現象,公司已根據相關規定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24882.1萬元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3689.64萬元。
據南京化纖董事長丁明國介紹,上海越科業績下滑原因包括:未能及時開展海上風電葉型認證,錯失了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潮;非風電應用尚處于開發、開拓期;國家層面陸上風電補貼政策退坡以后,地方優惠政策滯后;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等。
不過,丁明國表示,其前段時間對國內PET發泡材料應用市場進行了調研,上海越科核心產品PET結構泡沫夾芯材料在風電、建筑、交通、航空航天、體育休閑等多領域應用廣泛,而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海越科PET發泡材料產品庫存量較大,下一步公司將與上海越科一道,繼續加大銷售工作力度,在做好風電市場客戶服務基礎上,積極拓展非風電領域的開發應用,促進其改善經營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化纖已根據收購協議中業績對賭安排相關條款的約定,向相關責任人發出律師函并開啟相應的法律流程。
萊賽爾項目三季度試投產
股東大會上,董事會報告指出公司年產4萬噸萊賽爾項目是2022年的重點項目,確保今年三季度投入試運行。
丁明國介紹,萊賽爾纖維是采用新型有機溶劑NMMO溶解木材等天然纖維素,通過綠色紡絲工藝生產的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廢棄物在自然界可以降解、循環再生,符合當下綠色生產、循環發展的理念,因原料天然、生產工藝綠色環保等特性被列為《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重點發展方向,屬于國家鼓勵且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產品,目前正處在發展機遇期。公司要搶抓機遇,參與到這個產業的全球競爭中去。據悉,該項目投產后將成為目前國內單線產能最大的生產線,而萊賽爾纖維潛在客戶需求量超過公司設計產能。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萊賽爾總進口量為8.89萬噸,同比增長15.66%,進口單價為1995美元/噸。而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決策的落地,萊賽爾作為新型環保纖維,在下游服裝、家紡、無紡布制品等領域將會被廣泛應用,
面對下一階段布局,南京化纖計劃于2023年啟動萊賽爾二期項目年產6萬噸工程建設,在2025年完工,公司萊賽爾纖維產能達到年產10萬噸水平;再根據當年的市場情況,擇機啟動萊賽爾三期項目年產10萬噸工程建設。
對于南京化纖的未來發展,丁明國充滿信心:“如果拋開上海越科經營虧損帶來的影響,公司現金流不存在問題,但投資者希望的回購、股權激勵等也不會用,公司所有資本都要用在內部發展上。練好內功才是對投資者最好的回報。”
記者 李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