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環境:踏實經營務實回報投資者
南大環境(300864)作為國內首家環境技術服務上市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登陸創業板上市。公司專業從事環境服務業務,經過多年積累,核心技術較為突出。設立以來,公司及核心技術團隊相繼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6月2日,《大眾證券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參加了南大環境2021年度股東大會,并與公司管理層進行了交流。
務實回報投資者
南大環境自上市以來,始終注重回報投資者。繼2020年度推出10轉9股派10元的分配方案后;2021年度公司擬10轉7股派8.0元。公司董事長尹建康告訴記者:“公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做事上面,2021年公司圍繞土壤修復、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VOCs處理和環境風險管控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形成多項核心成果。2022年,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發,并擴大在環境問題調查溯源、研究診斷和治理修復等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公司現金流良好,今后將會結合經營情況制定連續、穩定的利潤分配政策,務實回報股東。”
南大環境2021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9億元,同比增長7.27%;凈利潤9297.88萬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57.69%;凈利潤3607.69萬元,同比增長69.91%。
“公司所處的行業可以說很有潛力。在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生態環境集成修復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已有比較好的基礎,也是未來業務的發展重點。”南大環境總經理陸朝陽告訴記者,“以碳減排業務為例,2020年上半年,公司作為牽頭單位中標了大氣污染與環境管理標準包,并承擔《江蘇省碳排放重點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規范指南(電力和化工行業)》這一標準的編制工作。”
人力資源優勢有望顯現
南大環境第一大股東是南京大學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實控人為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肇始于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歷史時期,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四個校區,33個院系,本科生13350人、碩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學生1117人。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6個,本科專業8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后流動站38個。
南大環境董秘李良告訴記者:“2021年,公司累計引進各類技術人員150多人,截至2021年末,公司技術人員同比增長35.30%,由于新增人員處于培養期,人力資源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隨著新冠疫情等形勢緩解,深厚的人才儲備和科技創新實力將展露優勢。”
公司表示,“十四五”戰略核心是做好環境技術服務的主航道,同時利用主航道產生的資金、資源、人才、技術等效應,推進一些熱點的環境問題解決方案的研究和應用。在服務的重點行業方面,電子、醫藥、石化和市政基礎設施等行業在未來有重要發展潛力,公司會持續重點投入。
股權激勵利好股價
南大環境上市以來,二級市場股價受到除權以及市場等因素影響,從最高109.88元/股震蕩回落。2022年4月,該股創出25.37元/股的年內新低后震蕩回升。當被問及公司有何穩定公司股價的舉措時,陸朝陽表示:“公司首先要堅持把企業做大做強,現階段公司已經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股價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對于募集資金的管理還是相當穩健的。據李良介紹,公司募集資金建設項目有環境服務能力提升、環保技術研發中心、本地化服務平臺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總體聚焦于人才引育和技術進步。截至2021年末,本地化服務平臺項目進度已達71.13%;環境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中關于人力資源項目以及補流項目的進度都已達到100%。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經研究測算南京辦公用房租售比達1:440,高達38年,租賃對比更為經濟適用。因此,公司擬以“購轉租”的方式,將環境服務能力提升原擬投資2.2億元購買辦公用房調整為租賃方式,同時將節余募集資金轉入發展快速的人力資源項目中去,以進一步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因募項目建設存在一定的建設周期,現階段募集資金在短期內存在部分閑置的情況。公司將合理利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