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50指數重返1000點 低估值帶來科創板戰略配置窗口期
5月以來,市場延續反彈態勢,科創50指數以6.72%的月度漲幅成為本輪反彈的領頭羊,本周重返1000點。在估值收縮至歷史低位后,科創板的戰略投資窗口是否已經打開?科創板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
業績延續高增長
今年一季度,科創板整體營收同比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3.8%和60.5%,不僅顯著高于同期創業板的21.4%和-7.9%,也高于2021年年報水平,業績優勢韌性凸顯。與此同時,科創板凈利率維持13%左右的歷史高位,ROE也連續5個季度上行,持續領跑同期創業板,盈利能力優勢明顯。
行業視角下,新能源與醫藥消費增速優勢顯著,內部分化明顯。今年一季度科創板行業增速明顯分化,食品、醫藥、化工和電力設備業績增速居前,而建筑、軍工、環保、電子等業績增速回落居多,相較創業板而言,軍工電子和新能源相對優勢更為顯著,而生物制品、軟件開發等行業則業績下滑更為顯著。
個股層面,科創百億元標的業績普遍高增長,新能源與醫藥比較優勢明顯。結合市值規模分類,科創板的比較優勢集中體現在兩點:一是百億元市值公司高增更為普遍,約45%的百億元科創公司業績增速達到40%以上,顯著高于同期創業板的35%;二是不足50億元的科創公司業績下滑幅度相對較低,創業板約半數不足50億元的公司業績下滑超過20%,科創板比重則約四成。
此外,結合雙創主要涉及的七大行業看,科創公司的高增優勢主要集中于醫藥和新能源板塊,業績翻倍股占比顯著高于同期創業板,化工、電子和機械稍有優勢,計算機和軍工則增速不及創業板。
估值性價比凸顯
那么,在連續反彈后,科創板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科創板估值已普遍下修至歷史低位,估值性價比凸顯。”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峻曉分析認為,2021年下半年以來,科創板估值持續收縮,今年科創50指數估值更是刷新開板以來的新低,落腳到個股層面,截至5月11日收盤,近六成科創板公司估值已修復至50倍以下,同時近七成科創板公司估值已跌至20%歷史分位線下,長期視角下的估值性價比已經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科創板基金配置倉位再創新高,但仍處低配階段??苿摪逶O立以來,基金科創板配置倉位持續上行,且屢創新高,增配意愿不斷強化。但相較市值比重,科創板持續處于低配狀態,截至今年一季度,主動偏股基金的科創板倉位達到5.4%,仍有0.3%-0.4%的低配。
結合一季度科創板行業業績增速對比看,電力設備、家電和汽車等行業呈現“高增+超配”,尤其是光伏設備;而醫藥、化工與通信整體仍處于“高增+低配”狀態,其中醫療器械、化學制藥、電網設備、IT服務和軍工電子相對低配較為顯著,具備較強的補倉潛力。
“總結而言,結合一季度財報、基金配置及估值水平看,當前科創板已處于長期戰略布局的重要窗口,結合全年業績增速預期及當前估值水平,電子、智能制造、軟件信息服務、生物醫藥和新材料領域‘高增+低估’個股居多,重點集中于半導體、醫療器械及設備制造等細分行業?!睆埦赃M一步分析指出。
此外,海通證券亦表示,采用各個指數最新的PE(TTM)作為分子,歸母凈利潤(TTM)同比增速作為分母,從而計算得到各個指數的PEG(TTM)。從橫向維度看,科創50盈利估值匹配度最佳。此外,將各指數PE(TTM)和歸母凈利潤(TTM)同比做散點圖,可以發現目前科創50、上證50、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PEG估值均處于1倍以下,其中科創50的PEG最低,說明其盈利與估值的匹配度最佳。
浙商證券則預計,今年下半年,隨著宏觀變量清晰化,以及財報確認新成長方向,科創板將迎來重要轉折點。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