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流動性總量有望維持穩定投放 結構性工具將精準靈活調節
本報訊(記者 劉揚)節后首個交易日,資金面延續寬松態勢。5日,Shibor短端品種集體下行。其中,隔夜品種下行5.5bp報1.783%,7天期下行10.3bp報1.903%,14天期下行11.5bp報1.907%,1個月期下行0.9bp報2.116%。
受到資金面寬松影響,5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10%。Wind數據顯示,5日公開市場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凈回籠4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4月央行雖未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但資金利率中樞明顯下移,月度均值大幅低于此前各月,在隔夜市場表現尤為顯著。從市場角度而言,DR007低于7天逆回購利率的幅度達到2021年以來的新低。
那么,5月市場資金面會如何?“5月流動性受到財政收入和政府發債提速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壓力,但考慮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和財政發力、減稅降費等因素后,預計2022年5月流動性壓力不會太大,超儲率升至1.5%左右。”國泰君安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分析認為,通常5月財政收入處于全年各月份中上水平,但由于地緣沖突持續和疫情管控措施持續較強,企業利潤和個人收入不及預期,預計財政收入或面臨一定程度下降。
此外,董琦表示,綜合現金漏損、外匯占款變動,財政存款變動、繳準壓力、公開市場到期量等因素,若央行不進行任何公開市場對沖,5月流動性缺口約為6460億元,環比明顯下降。“預計央行大概率會進行MLF等額對沖,以及搭配逆回購每日續作100億元,則流動性缺口可以彌合,小幅富余140億元。而若5月降準落地,5月、6月MLF到期縮量的可能性較大,流動性會有1萬億元的富余。”
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則指出,在不考慮央行投放的情況下,預估5月銀行體系資金增加約為350億元。
“5月預計央行在流動性總量上繼續維持穩定投放,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是政策起效的基礎,也是應有之義。當然,從近期一系列政策安排觀察,5月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仍在。”孫彬彬進一步認為,對比借鑒2020年,疫情明確拐點,復工復產推進,政策形成合力,市場信心恢復,則貨幣政策也會有所調整轉向穩健。這時可能是資金面生變之時。
實際上,在外部加息節奏加快以及內部物價有所制約下,5月貨幣政策基調仍偏松,將更著重結構性工具。近期貨幣政策已經陸續推進頗多工具,除了傳統的降準以外,還有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1000億元交通物流再貸款以及400億元普惠養老再貸款,這三類均為傳統支小支農再貸款的基礎上的新創設工具。這類結構性工具精準靈活,采用“直達機制”,能夠在呵護銀行凈息差的同時提供低息貸款,將成為很好的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