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發行影響顯現 科創板經緯恒潤網上棄購比例創紀錄
科創板新股網上發行棄購明顯升溫。本周4家新股被棄購,其中3家棄購金額超億元。
一周3家網上棄購金額超億元
本周以來,科創板新股經緯恒潤、英集芯、拓荊科技、峰岹科技等相繼發布發行結果公告。
4月12日晚間,經緯恒潤公布發行結果公告,網上投資者共棄購326.09萬股,棄購金額高達3.95億元。根據公告,經緯恒潤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996.75萬股,以此計算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高達33.73%,創出新股棄購紀錄。
此外,4月13日晚間,根據英集芯發行結果公告顯示,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45.87萬股,放棄認購金額1111.49萬元;同日,拓荊科技披露上市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153.63萬股,放棄認購金額1.10億元。
4月14日晚間,峰岹科技發行結果公告顯示,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182.55萬股,放棄認購金額1.497億元。
根據Wind統計,所有科創板公司網上棄購金額排列第一的為A股史上最貴新股禾邁股份。數據顯示,禾邁股份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65.14萬股,由于發行價高達557.8元/股,因此棄購金額高達3.63億元。此次,經緯恒潤棄購金額僅次于禾邁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昨日,科創板新股棄購金額超億元的共計有禾邁股份、百濟神州-U、翱捷科技-U、經緯恒潤、峰岹科技和拓荊科技6家,其中3家在本周出現。從全部A股來看,棄購金額在1億元以上除了上述公司外,還包括中國移動、郵儲銀行、騰遠鈷業,共計9家。
從棄購比例來看,英集芯、拓荊科技、峰岹科技網上棄購比例分別為4.17%、28.58%、31.00%。截至昨日,科創板新股棄購比例超過10%的共計有8家,本周就出現了3家。
自2021年10月22日科創板新股中自科技開盤破發以來,新股網上發行棄購明顯升溫,棄購比例超過2%的現象明顯增加。盡管禾邁股份網上棄購金額創出科創板之最,但其發行棄購占比為18.74%,遠輸于經緯恒潤。
值得關注的是,本周這4家出現棄購的公司,僅有英集芯發行價低于30元/股,其他3家均高于70元/股。此外,發行市盈率來看,除了拓荊科技不采用市盈率估值,其他3家發行市盈率均高于行業PE。
多因素導致棄購升溫
科創板新股為何頻遭棄購?
“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第一,近期科創板整體走勢不佳,今年以來科創50指數明顯跑輸其他指數,特別是科創50指數跌破了基點,本周仍在創新低,持續的下跌對市場人氣形成了打擊;第二,科創板目前高價、高估值發行的現象仍然明顯,這導致近期新股上市破發幅度偏大,進而減少了投資者打新熱情,放棄認購新股更多的是擔心出現破發,導致虧損。”昨日中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程毅敏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道。
此外,程毅敏指出,去年9月詢價定價新規實施以來,買賣雙方深化博弈,部分新股開始出現“破發”,網上投資者棄購股數、金額也有所增加,說明“打新穩賺”“新股不敗”等現象已被逐步打破。網上投資者申購新股行為更趨理性,也體現出新股發行市場健康生態正逐步形成。隨著注冊制全面推行,將會對詢價機構的報價、新股發行定價、新股上市后的表現、發行人的融資預期,以及市場投資者的參與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今后棄購比例不斷提升,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不排除今后會出現新股發行失敗的可能。
需指出的是,新股中簽棄購對投資者并非最優選擇。根據證監會發布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規定,網上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后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得參與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申購。
4月14日,證券業協會發布2022年第1、2號兩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包括私募基金、資管計劃在內的10名配售對象被限制參與打新半年至1年不等;疊加協會此前發布的4份相關黑名單及限制名單,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20名對象被限制參與打新。
具體來看,此次“上榜”的10名配售對象包括4只資產管理計劃及6只私募基金產品,其限制參與打新時間多數為半年,即從2022年4月15日至10月14日。值得注意的是,配售對象代碼為tj1zn00004的璽悅澤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出現在此次發布的2份限制名單當中,其被限制參與打新時間最長,達1年之久,即從2022年4月15日至2023年4月14日。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