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4月策略:A股構筑底部不會一蹴而就
近段時間,A股市場震蕩調整,資金情緒仍處低位。數據顯示,最近一周A股成交額、融資買入額、換手率等指標較此前一周均小幅下降。機構認為,未來A股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較大,關注國內維穩政策持續出臺,經濟基本面確認底部。配置方向上,機構認為,財報季關注業績有可能超預期的行業及個股。
華西證券:“政策底”到“市場底”
2008年后,A股市場大致出現4次“政策底—市場底”組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和2018年10月-2019年1月。“政策底”的確認通常伴隨著政策組合拳的持續出臺,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資本市場相關政策。政策落地上,往往貨幣寬松先行,而財政政策和資本市場政策的持續發力是構筑“政策底”的重點。市場對于經濟基本面預期的好轉和對股市信心的恢復才是市場走出底部的主要驅動力,例如:2008年救市三大政策和“四萬億”投資計劃出臺;2012年發改委密集批復逾萬億元基建投資項目,同時險資、國家隊集體增持A股;2015年七部委參與A股“救市”,國家隊資金發力護盤;2018年高層針對股市波動發聲、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及2019年初央行全面降準等,均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資本市場相關政策相配合,提振市場對經濟基本面和股市的信心。
“政策底”確認后市場往往出現反彈,但市場底部的構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歷次維穩政策密集出臺后,A股市場往往出現反彈,反彈持續6個至29個交易日,幅度在4.4%至19.1%區間,反彈階段行業板塊普漲。但外圍因素擾動或經濟基本面擔憂可能使得市場再次回落,回落階段行業板塊普跌,例如:2008年,持續6個交易日反彈后,由于國內經濟數據繼續走弱、國慶假期美股市場暴跌等影響,市場再度走弱;再如2018年,因中美摩擦再度反復,A股市場又開始緩慢磨底。本輪A股“政策底”已基本探明,3000-3200點是底部區間,“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大。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召開,上證綜指觸及最低點位3023點后走出了“V”形反彈行情。從A股歷次筑底的節奏看,“政策底”探明后,“市場底”也不太遙遠,上證指數在3000-3200點附近或是比較堅實的底部。未來A股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較大。
光大證券:關注業績超預期的行業
配置方向上,財報季關注業績有可能超預期的行業及個股。4月進入財報季,歷史上財報超預期的公司往往會有更好的表現。對于今年財報季而言,當前市場對于2022年盈利增速預期偏高,全年業績低預期概率較大,因而在一季報中仍有不錯業績表現的行業股價或將有更好的表現。一方面,根據此前披露1-2月經營數據的公司行業分布來看,食品飲料、醫藥等消費行業,建筑、建材等穩增長方向的行業或有不錯表現。另一方面,從市場一致預期與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對比來看,大部分行業的預期偏高,而食品飲料等消費品行業的預期增速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更為相近。
主線一:穩增長方向。穩增長及財政發力背景下,穩增長方向或將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主線之一,而歷史上歷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行區間,“穩增長”相關板塊表現突出。
主線二:消費方向。從歷年上來看,通脹剪刀差明顯收窄時期,消費板塊多有不錯表現。同時,消費板塊2022年業績的相對優勢可能會更加明顯。建議關注:高確定性的白酒與醫藥。受益于補貼政策的家電以及大眾消費品。
國盛證券:2022年神似2012年
2012年對2022年的五點借鑒:1、2022年提示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的行業是房地產;穩增長沒彈性,見效需要時間是一致預期。2022年從“寬了也沒用”到“寬了最終會有效果”的過渡并不容易,需要耐心等待“無可辯駁”的復蘇驗證。
2、2022年前三季度全A兩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可能維持負增長,2022全年全A兩非盈利能力可能持續下行。特別是2022年二季度總體業績增長弱,且缺乏結構性亮點,是基本面支撐最弱的階段,需要繼續提防事件性沖擊傷害市場。
3、2022年還有很多長期問題懸而未決,事件性沖擊難免時有發生:中美摩擦、國際地緣沖突,美聯儲緊縮終會傷害其他國家的穩定性,房地產調控難度空前……風險事件出清,勝率遠遠不如擇時基本面拐點。
4、公募對新經濟的關注難有根本變化,但2022年新經濟基本面改善的可見度偏低(特別是2022年二季度),2022年新經濟投資潛在回報率有限(特別是2022上半年):2022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中游制造的盈利能力可能全面承壓;消費和TMT都是下半年相對業績趨勢占優,但一季度尚未有效改善,且二季度業績增速可能不及一季度。
5、2022年順周期低估值可能也有兩波機會,2022年三季度前堅守穩增長會經歷波折,但最終可能是一種致勝策略。一季度政策底的投資機會演繹已較充分,2022年三季度可能還有一波經濟底的機會。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