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主要宏觀數據超預期
本報訊(記者 劉揚)經濟實現開門紅。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15日公布的數據,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5%,增速比2021年12月加快3.2個百分點;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26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1年12月份加快5.0個百分點;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763億元,同比增長12.2%,2021年全年為4.9%。
“1-2月國民經濟恢復良好。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使1-2月國民經濟恢復好于預期,政策因素較大。”中郵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魏大朋3月15日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道,“今年保增長的壓力仍然較大,預期更大力度的保增長措施出臺概率較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則認為,總體上看,1-2月經濟數據實現開門紅,大幅超出預期,平穩開局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1-2月疫情相對穩定消費回升,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帶動基建和地產投資上升,外需支撐出口高增長;但是向后看,海外局勢復雜多發,國內疫情再度反彈,可能再度沖擊弱企穩的消費及相關服務業;基建投資仍將受制于嚴控隱性債務和土地出讓收入下行,穩出口難度加大。”
此外,羅志恒進一步認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微觀主體避險化和預期趨勢未根本性改善,仍需政策加碼,仍要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要求。
工業生產超預期走強
【數據回放】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增速比2021年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加快1.4個百分點。
【解讀】中郵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魏大朋:“保供穩價”和“穩市場主體”政策下,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增長。受益于限產部分放松和高技術制造業加速,高端制造業等政策重點關注領域表現亮眼。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同比增長150.5%,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26.4%;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4.4%,產業結構升級持續穩步推進。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同步回升。
年內做好“穩市場主體”是穩定經濟運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礎,因此下一階段仍將繼續做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的融資支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等工作。
房地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數據回放】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763億元,同比增長12.2%,比2021年加快7.3個百分點,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加快8.3個百分點。
【解讀】魏大朋: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大幅增長,全年保增長工作推進靠前發力。值得一提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達到34.4%,引導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從三大領域看,基建投資增速大幅回升,1-2月份,基建同比增長8.6%,當前基建政策、資金、項目充足,新的基建領域撬動能力強,預期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投資增速達到20.9%,為2012年之后累計同比口徑下的新高,制造業投資對總體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的貢獻率上升至44.8%。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3.7%,帶動作用更加明顯。房地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5萬億元,同比增長3.7%。
消費同比增速提升
【數據回放】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26億元,同比增長6.7%,比2021年12月份加快5個百分點,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加快2.8個百分點。
【解讀】魏大朋:普通消費品社會需求增長,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今年春節期間“就地過年”政策對消費的沖擊要弱于2021年,2021年1-2月,社零同比基數偏低,兩年平均增速僅為3.2%,有助于推高今年同期社零增速。這也反映出1-2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8.9%,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受疫情防控制約更大的餐飲收入絕對增速水平更高,且相較去年12月的反彈幅度更大。
此外,由于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漲,國內成品油價格跟進上調,1-2月石油制品類零售額增速加快至25.6%,而去年12月同比增速為16.6%。1-2月的社零表現印證了在財政的實際支出和政策的鼓勵支持下,2022年消費有望較2021年進一步回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