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偉股份:正極前驅體龍頭加速成長
中偉股份(300919)成立于2014年,于2020年登陸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全系列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以及部分NC、NM系列二元產品等。公司計劃和當升科技合作,進軍磷酸鐵鋰領域。公司自上市以來,持續擴張產能,先后建立三個產業基地,截至2020年底具有11萬噸/年的三元前驅體產能、2.5萬噸/年四氧化三鈷產能。市場地位方面,公司2020年三元前驅體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3%,四氧化三鈷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6%,均躍居行業第一。2017-2020年,公司營收年均復合增速達58.68%,歸母凈利潤每年保持翻倍以上增長。
新能源車快速增長,三元前驅體市場空間廣闊。碳中和在2019年以來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共識,并進入加速發展期,新能源作為交通行業的重要一環也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期,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約6%,仍處于滲透率加速的前期發展階段。前驅體是正極材料的前端材料,占三元電池成本的20%左右。三元前驅體近年出貨量攀升,中國企業占行業主導,占全球出貨量近80%。國內三元前驅體產量CR3從2016年的37.7%提升至2020年的50.6%,行業集中度提升明顯,而且有望進一步提高。GGII預計,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市場空間160萬噸,2021-2025CAGR是29%。按照10萬元/噸的價格假設,2025年約為1600億元的市場。
公司是行業頭部企業的核心供應商,有望憑借先發優勢繼續保持業績的高增長。三元前驅體行業下游產品動力電池有安全性的要求,認證周期較長。公司是LG化學、三星SDI的一級供應商,是ATL、寧德時代、比亞迪的二級供應商,未來大客戶的發展有望帶動公司的高成長。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從2021年開始不斷超預期發展,產業鏈供給相對滯后,帶來了產業鏈的量價齊升。隨著2021年需求爆發刺激下的行業大幅擴產,有望在2022-2023年陸續釋放,這意味著部分企業的產能難以完全兌現為產銷,而公司客戶結構優良,有較強的兌現能力。
公司重視研發投入,前驅體領域技術領先。2017-2020年,每年研發投入的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公司在前驅體領域具備較強的研發實力,以高鎳、摻雜、燒結、循環等技術為主要研發方向。截至2021年6月30日,擁有國家專利113項,其中54項發明專利,同時還參與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的編寫工作。產品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三元前驅體高鎳產品占比超過80%。公司技術迭代能力較強,年開發和改進的新品數量超 2000 種,實現了產品及在研產品的全系列覆蓋,已經實現了三元前驅體、四元前驅體以及無鈷單晶等產品的量產,此外在鐵鋰、固態鈉電池、富鋰錳基等方面都有新產品的布局。
信達證券表示,公司是國內前驅體行業龍頭,近年來做強三元業務的同時,涉足三元前驅體上游,增厚利潤;涉足磷酸鐵鋰材料,全面服務于下游電池行業,有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預計公司2021-2023年實現營收221.12億元、436.83億元、633.28億元,同比增長197.2%、97.5%、45.0%,歸母凈利9.26億元、21.14億元、37.70億元,同比增長120.4%、128.3%、78.3%。當前市值對應2021-2023年PE估值分別為80.64倍、35.32倍、19.81倍,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西部證券表示,公司是全球前驅體龍頭,業績高速增長,產能擴張維持規模優勢,完善上游布局,單噸凈利有望持續提升。預計公司2021-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1.24億元、23.07億元、37.18億元,同比增速為167.5%、105.2%、61.2%,EPS分別為1.86元、3.81元、6.14元。給予公司2022年55倍PE估值,目標價210元/股,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