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華泰:國內PI薄膜龍頭加速進口替代
瑞華泰(688323)是國內高性能PI薄膜的龍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熱控PI薄膜、電子PI薄膜、電工PI薄膜等,廣泛應用于柔性線路板、消費電子、高速軌道交通、風力發電、5G通信、柔性顯示、航天航空等領域。瑞華泰已成為全球高性能PI薄膜產品供應商之一,公司的產品銷量全球占比約為6%,打破了杜邦等國外廠商對國內高性能PI薄膜行業的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公司2020年總營收為3.50億元,2017年至2020年CAGR達22.49%。
PI薄膜即為聚酰亞胺薄膜,是一種新型的耐高溫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具有優異的電氣絕緣性能、高低溫性能、機械性能、化學穩定性、低介電損耗、阻燃性能,且這些性能在很寬的溫度范圍(-269℃-400℃)內不會發生顯著變化。PI薄膜性能是居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頂端,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級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被譽為“黃金薄膜”,與碳纖維、芳綸纖維并稱為制約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三大瓶頸性關鍵高分子材料之一。隨著折疊屏、5G、智能手機、高鐵、風電、航空航天需求穩步提升,預計2021年至2025年全球PI市場需求量年平均增速高于10%,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由于PI膜具有出色的性能,其本身應用范圍廣,一旦成本下降,空間會迅速擴張。
下游需求快速增長,瑞華泰憑借完整PI薄膜研發和產業化體系有望優先受益進口替代。PI薄膜應用領域廣泛,隨著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PI薄膜市場容量不斷擴大。PI薄膜具有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認證壁壘,全球范圍內的PI薄膜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日韓,包括杜邦、鐘淵化學、SKPI等少數幾家公司,其產能多在2000噸以上。上述企業對我國高性能PI薄膜行業實施嚴格的技術封鎖,進口替代空間大。預計2022年,國內PI薄膜市場總規模達70億元以上,其中,導熱級PI薄膜9.5億元,電子級PI薄膜26.3億元,電工級PI薄膜9.7億元,特種級PI薄膜26.9億元。公司現有PI薄膜產能約為900噸左右,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5.5%。嘉興項目1600噸/年產能將于2022年下半年逐漸投產,屆時產能將大幅增加。
公司正在加速CPI薄膜(透明聚酰亞胺薄膜)投產應用。在CPI薄膜市場,柔性顯示用CPI薄膜具備高透光率、耐彎折等特性,主要用于OLED屏幕蓋板、觸控傳感器面板等;隨著柔性OLED屏幕的技術突破及產能增加,CPI薄膜的市場規模2021年有望達到8.2億美元。CPI薄膜的技術難度很高,截至2021年6月僅有韓國KOLON、日本住友化學等極少數幾家日韓企業具備供應能力,國內尚無企業具備柔性顯示用CPI薄膜的量產能力。公司自主掌握CPI薄膜制備的核心技術,在CPI專用生產線建設完成后,有望填補該領域的國內空白。50噸/年CPI薄膜項目將于2022年一季度調試生產,產品主要用于折疊屏手機。當前折疊屏手機有望迎來產業爆發期,未來隨著項目投產,公司業績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海通證券表示,公司是國內高性能PI薄膜的龍頭,隨著募投項目陸續投產,公司有望擴大優勢產品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市場份額。預計公司2021年至2023年歸母凈利潤0.67億元、1.13億元和2.06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37元、0.63元和1.15元。參考同行業可比公司估值,合理估值為2022年55倍至60倍PE,對應合理價值區間為34.65元/股至37.80元/股,首次覆蓋給予“優于大市”評級。
國海證券表示,公司是國內高性能PI薄膜行業的先行者,行業競爭格局清晰,進口替代空間大,公司有多個研發儲備項目,覆蓋產品全面,PI膜擴產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占率,有望快速成長為行業龍頭。預計公司2021年至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0.68億元、0.98億元、2.1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42%、122%,維持“買入”評級。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