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機構調研15家科創板公司 偏愛醫藥生物行業
隨著科創板此前持續調整,新年來,部分科創板個股受到機構關注。根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14日,1月以來科創板公司共計發布97份機構調研公告。從公告來看,多數機構調研發生在去年12月,而進入1月,機構實際調研了15家科創板公司。
機構偏愛醫藥行業
根據Wind統計,截至14日,1月以來機構調研了悅康藥業、富信科技、容百科技、吉貝爾、東方生物、燕麥科技、上聲電子、成大生物、當虹科技、天準科技、仕佳光子、江蘇北人、會通股份、財富趨勢和大地熊這15家科創板公司。
其中,上聲電子分別在1月6日和1月10日被兩批機構調研。其中,1月6日為華夏基金、東吳證券等2家機構調研;1月10日則迎來匯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等4家機構調研。
作為汽車聲學產品方案供應商,上聲電子在調研中表示,隨著新勢力造車興起,突顯與傳統車的差異化,新勢力優化車內音響環境,來提高音頻的清晰度和解析度,通過多通道技術應用,創造環繞和沉浸式聲音體驗,多維度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打造生活“第三空間”,促進整車聲學系統不斷升級。同時,公司亦表示,向特斯拉供應揚聲器(含低音炮)。
除了表示出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關注外,機構1月調研最多的是醫藥生物公司。從統計來看,1月機構分別調研了悅康藥業、吉貝爾、東方生物、成大生物這4家公司。
具體來看,1月4日嘉實基金、招商基金等30家機構調研了悅康藥業;1月7日富安達基金、東海基金則調研了吉貝爾;長城證券則于1月7日調研成大生物;1月8日中信證券主持電話會議對東方生物進行調研。
27家科創板被“首次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調研股1月漲幅不俗。比如,上述被調研兩次的上聲電子14日股價出現20厘米漲停。此外,東方生物1月漲幅已達78.58%。
一方面,機構調研顯示未來科創板被關注的方向;另一方面,券商的評級調整更表明了對個股的態度。
公開資料顯示,1月13日,中信證券研究部發布東方生物個股研報,題為《東方生物重大事項點評:美國推出新冠快速檢測計劃,孕育抗原檢測新藍海,上調目標價》。中信證券在報告中表示,從2022年1月15日開始,美國政府將正式實施新冠快速檢測計劃。本次計劃可類比此前英國政府推出的“登月計劃”,主要針對快速檢測、居家自檢等場景展開,預計落地需求將以更為便捷的抗原檢測產品為主。
中信證券認為,考慮美國整體人口基數及近段時間單日新增新冠確診人數情況,在后續計劃順利推進的背景下,預計將極大刺激抗原檢測產品采購需求。上修東方生物2021年至2023年每股盈利預測至45.04元、75.49元、40.25元(原預測為41.67元、19.28元、19.96元,對應上修幅度為8%、292%、102%)。
根據Wind進一步統計,新年以來,卓然股份、珠海冠宇、致遠互聯、長遠鋰科、新點軟件、芯朋微、天奈科技、騰景科技、盛美上海、瑞可達、歐林生物、諾唯贊、南網科技、納微科技、路德環境、聯贏激光、瀾起科技、藍特光學、蘭劍智能、萊爾科技、凱因科技、九號公司、華興源創、華銳精密、禾邁股份、百克生物和安旭生物獲機構“首次關注”評級。
市場人士指出,受到市場持續調整影響,在高估值影響下,科創板亦呈現弱勢表現,但是緊跟市場主線的科創板個股依舊表現活躍。未來投資者依舊可以據此布局科創板個股,在年報披露前可以進行潛伏。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