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2年策略出爐: 投資主線聚焦“雙碳”及科技賽道
12月以來,A股三大指數走勢分化,行業板塊漲跌互現,元宇宙、中藥、游戲、燃氣板塊輪動較快。目前已經臨近年末,針對2022年的投資策略,有機構認為,2022年聚焦長期增長賽道,把握周期成長;也有機構認為,2022年配置主線為高景氣+政策持續受益的板塊,如“雙碳”、科技等。
太平洋證券:
2022年聚焦長期增長賽道
聚焦長期增長賽道,投資者應把握周期成長。全球汽車進入電動化的浪潮,在高需求驅動下,海內外動力電池企業均在大力擴產,新一輪產能擴建軍備賽打響,目前包括寧德時代、LG新能源、中航鋰電、億緯鋰能、SKI、比亞迪等21家企業規劃產能已超過3155GWh。鋰電設備需求進入陡峭期,根據測算,若不考慮鋰電設備5年更換周期、有效產能比例、儲能市場、電動工具等其他市場因素,計算到2023-2025全球年均設備新增需求967億元,若考慮上述因素,則2023-2025全球年均設備新增需求1715億元。
展望明年,國內方面,政策面支持房地產以及專項債發行加速,看好工程機械明年旺季開工,出口方面,海外疫情反復,海外競爭對手生產受限,而國內企業經營穩定,為國產品牌走向海外提供了條件,各主機廠憑借優勢迅速切入海外市場,2021年1-11月挖機出口累計銷量達到5.98萬臺,累計同比達到95.91%,預計明年出口增長仍將持續。重點推薦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恒立液壓、艾迪精密、建設機械、浙江鼎力。
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半導體行業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此外,全球缺芯問題仍在持續,晶圓廠不斷擴產,將顯著拉動半導體設備需求。
中泰證券:
聚焦“雙碳”投資主線
雙碳是最確定的寬信用方向中期維度,地產下行對于整體經濟的影響將是明年經濟最重要的挑戰。12月的政治局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穩字當頭的基調。就貨幣政策而言,除了要看到明年整體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寬松,總量上降準甚至是降息可期外,更要看到貨幣政策特別的結構性。“綠色低碳”正獲得類似疫情后中小微企業再貸款那樣的支持,成為央行結構性寬信用的最重要方向,既然水往此處流,那么該領域的估值與景氣度預計都將持續維持在高位。就財政政策而言,我國新能源產業目前具備全球競爭力,產業鏈成熟、輻射范圍廣,且符合拉動經濟的新基建的方向,因此,預計也將是財政最重點發力的方向。
就A股市場投資而言,新舊能源替代下的階段性行情的博弈較為復雜,能源革命的變革長周期視角下,“碳中和”目標的驅動的產業變革中,新能源產業鏈的景氣度或持續保持高位。
財政政策發力的預期下,基建投資的刺激空間打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是具體舉措,其中,儲能領域,對于新能源發電并網過程中的削峰填谷,減輕電網波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綠電板塊,承擔清潔能源電力轉換的新能源電力電網運營及改造;新能源相關基礎設施的建造需求下新材料,均或將是真正的政策發力點與市場主線。
銀河證券:
2022年配置涉及四大主線
目前,慢牛的市場結構特征逐漸形成——投資者結構改善、行業結構更接近美股、充裕的流動性支撐等,海外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受到抑制及居民資金等加速配置到A股,都為A股帶來流動性,有助于延長牛市時間。從上漲空間上來看,市場大概率維持震蕩,呈“N”型走勢,賺錢效應難度加大,2022年的市場風格將更為均衡。一季度政策面偏樂觀、部分行業邏輯短期較難驗證且人民幣強勢有利于核心資產的反彈。二、三季度市場或有一定風險,主要來源于海外貨幣政策收緊、美聯儲2022年年中加息預期提升、部分賽道或存在交易擁擠、盈利面下行導致部分行業景氣度下降等。投資機會較多集中于2022年上半年,而下半年則相對會較為平淡。
2022年,大中小市值公司風格會趨于均衡,一方面中小盤股機會仍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2021年大盤股板塊相關個股風險有所釋放,泡沫有所擠壓,其估值有所下降,明年有抬升空間。在市場整體震蕩或連續下行階段,股價與盈利的相關性明顯增強,此時投資者風險偏好往往下行,投機需求弱化,對基本面的關注度上升,具有業績確定性、增長勢態良好的優質個股更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因此2022年更注重確定性。2022年的事件驅動型機會將顯著多于2021年。
2022年配置主線有四條。主線一:高景氣+政策持續受益的高端制造板塊,如軍工、新能源、綠電等。行業景氣度高且邏輯通暢,2022年新能源產業鏈結構性分化更大。主線二:行業周期向上+反彈機會的消費板塊,如白酒,醫療服務、農林牧漁等,適合逢低買入。主線三:行業周期向上+市場情緒影響較大的科技板塊,如計算機、傳媒、半導體等,有反彈動力,需注意投資節奏。主線四:低估值+攻守兼備的金融板塊。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