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仍承壓政策預期
昨天,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和過去一周的表現基本相同,即除了焦煤和焦炭下跌幅度較大之外,其余大多數品種都波動有限,其中,昨日焦煤1月主合約大跌9%,焦炭大跌4%,而過去5個交易日,焦煤周跌19%,焦炭周跌11%,其余品種的周漲跌幅度均未超過10%,期市整體上仍然承受政策預期壓制。
焦煤焦炭再跌
昨日焦煤大跌格外引人注目,焦煤1月主合約大跌9%,即單日每噸下跌186元,收報1873.5元。而當日跌幅超過3%的品種僅有5個,除了焦煤、煤炭、動力煤之外,滬鋁跌3.83%,PVC跌3.62%,漲幅超過3%的品種則一個也沒有。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繼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之后,又先后發布了一系列對此進行政策解讀的重磅文章,其中,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員熊華文發表的《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解讀文章認為,新發展階段推行清潔生產有三個重大意義,一是推行清潔生產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二是推行清潔生產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三是推行清潔生產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基礎支撐;在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各領域清潔生產工作時將會突出重點,其中在工業領域,重點是抓源頭、抓替代、抓改造。
15日,即本周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耗能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耗能屬性主要由產品性質和工藝特點決定,合理有序的項目建設實施,對健全產業體系、穩定市場供給、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為落實《關于強化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指導各地科學有序做好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有效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經商有關方面,現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突出標準引領作用,二、分類推動項目提效達標,三、限期分批改造升級和淘汰,四、完善相關配套支持政策。
有業內人士認為,根據近期國家層面持續推出的系列政策,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當下實體經濟發展的極為重要指引,也必將成為未來四五年持續不斷的熱點話題,這份《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已經給出了高耗能行業的能效標準,實際上主要就是給出了用煤標準,降低了煤炭未來使用量預期,而“三、限期分批改造升級和淘汰”表明這項工作即將開始啟動并且還要持續加大力度,這從一定程度上重重壓抑了煤價未來預期,雖然當下現貨價格仍然高企、焦煤基差仍高達50%、焦炭基差仍高達30%,但在強大剛性政策面前,仍然難以提振煤價,但近期持續暴跌也出現了技術超賣,預計再下跌后可能會有反彈,但反彈高度要看未來政策執行力度,政策強則反彈弱,政策弱則反彈強。
鋼價反彈偏弱
過去一周,螺紋鋼、熱卷、線材等成材價格先下探,再反彈2日,隨后再下跌3日,雖有反彈,但仍然偏弱,未來是繼續下探,還是再度反彈,仍然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昨天的現貨市場上,螺紋鋼均價為每噸4876元,而昨日1月期價僅為4128元,基差748元,幅度為18%;熱卷收報每噸4371元,基差為379元,幅度為9%。
過去5個交易日,螺紋鋼期價周跌3.03%,熱卷周跌2.91%。
華融期貨昨晚點評,供給方面,上周螺紋產量回落 5.75萬噸至282.65萬噸,同比減少90.94萬噸;當前鋼廠基本都處于不飽和生產、檢修或停產狀態,近日河北省印發了《2021-2022年采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21年11月15日至2021年12月31日,確保完成本地區粗鋼產量壓減目標任務,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以削減采暖季增加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目標,原則上各有關市鋼鐵企業錯峰生產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同期粗鋼產量的30%。庫存方面,上周螺紋社會庫存環比減少31.67萬噸至502.28萬噸,同比減少43.32萬噸;廠庫環比增加5.83萬噸至285.95萬噸,同比增加38.89萬噸;總庫存環比減少25.84萬噸至788.23萬噸。螺紋鋼廠庫存連續四周出現累庫,總庫存降幅擴大。需求方面,上周螺紋表觀需求環比回升15.64萬噸至308.49萬噸,同比減少156.29萬噸。整體來看,上周螺紋產量小幅下降,去庫速度有所加快,表需環比好轉。10月份國內各項經濟數據指標繼續放緩,疊加淡季因素,預期后期螺紋需求繼續趨弱,供需雙弱格局下,預計短期螺紋價格可能震蕩運行。 宗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