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下周一開市猜想 “虹吸”效應或不明顯
北交所將于下周一正式開市。參考科創板開市前后的其他板塊走勢,業內人士預計北交所開市對其他交易所的資金“虹吸”效應將不明顯。相對更早期的企業成長階段,更低的盈利水平和更接近PE投資的估值方法,北交所有望給其他板塊的同類型行業帶來新的估值錨和風險偏好的提升。
首批公司整裝待發
11月10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十家公司上市公告書。上述公司經北交所同意,將于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這十家公司分別為晶賽科技、科達自控、中寰股份、同心傳動、大地電氣、志晟信息、中設咨詢、漢鑫科技、廣道高新、恒合股份。
這些公司前期是按照精選層的標準掛牌,全部采用現金繳款、定價發行的模式,發行市盈率中值為18.7倍,發行估值區間為11.3倍至47.1倍。平均募資1.8億元,募資區間為1.1億元至2.7億元。行業分布上,分別來自信息技術(6家)、工業(3家)、可選消費(1家)。
按照相關規則,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將由精選層平移而來。截至12日,精選層已經掛牌71家公司。總市值方面,貝特瑞、連城數控、吉林碳谷、長虹能源4股的總市值超百億元。截至12日收盤,貝特瑞的總市值達911.89億元,暫列第一。
目前來看,上述81股的市盈率平均值為35.28倍,42股的市盈率不足30倍,占比約五成。其中,市盈率超過70倍的有4股,分別是三元基因、殷圖網聯、觀典防務和貝特瑞。包括蘇軸股份、凱添燃氣、恒合股份、廣道高新、中寰股份、同心傳動、志晟信息等9股的市盈率不足20倍。
據Wind數據統計,上述81股中,有75股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情況。這75股中,除了諾思蘭德、殷圖網聯兩股外,其余73股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均為盈利狀態。
上述盈利的73股中,有51股今年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出現同比增長。增幅最大的是科達自控,該股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約0.11億元,同比增長3264.71%,也是73股中唯一一家歸母凈利潤增幅超32倍的企業。
專精特新方向個股或受關注
從9月2日決策層宣布計劃設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一批企業將在北交所上市,僅僅間隔不到3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監管層、北交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
隨著首批企業上市,將會對整體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北交所的高規格官宣,意味著這不是簡單的新三板精選層‘平移’,也不僅是新三板精選層的2.0升級版本,而是銜接4537家A股上市公司和超4000萬戶企業主體的關鍵一環,與科創板、創業板形成有效梯隊,服務超22.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華西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魏濤分析認為。
同時,魏濤表示,“參考科創板開市前后的其他板塊走勢,預計北交所開市對其他交易所的資金‘虹吸‘效應將不明顯。相對更早期的企業成長階段,更低的盈利水平和更接近PE投資的估值方法,北交所有望給其他板塊的同類型行業帶來新的估值錨和風險偏好的提升。預計滬深交易所的專精特新方向個股,有望在北交所開市之后,獲得資金關注和價值重估。”
而中金公司則預判,目前精選層的總市值不足3000億元,測算即使按照5%-10%的初期換手率假設,北交所初期的成交額可能在150億元-300億元左右,占目前A股市場總成交額的1.3%-2.7%,影響相對較小。以上公司登陸北交所初期,可能提升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的關注度,有利于整體交投活躍。“后續企業表現本質還是取決于公司的基本面、成長性等因素,預計會逐步顯現分化。”
浙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楊認為,在定位上,科創板服務于有專長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創業板服務于成長型創新企業;北交所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制度安排上更加適應中小企業發展和成長規律。綜合來看,相較于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上市門檻相對靈活,而北交所對企業上市的限制更為靈活,但是加強了對流動性和資金用途的要求,并增修了多項監管制度。
“從中觀的角度,北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紐帶,與滬深兩所形成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北交所將具備完善的轉板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成長路徑。最后,從宏觀的角度,北交所的設立是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北交所是中小企業從場外市場到場內市場的途徑,進一步完善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體系。”王楊進一步指出。記者 劉揚
北交所與其他各板塊業務規則對比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