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股份:讓身邊的中醫藥守護健康
從產品定位到品牌形象再到文化故事,新潮玩法層出不窮,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如何煥發新活力?知識營銷是一個新路徑。
醫藥的傳播,天然就是 “知識營銷”。一方面醫藥關乎生命,患者只有掌握全面準確的藥品功效信息后才能做出對癥用藥選擇;另一方面,任何營銷活動所傳播的內容對消費者而言只是為其決策提供信息,所以,不僅要滿足消費者需求,還要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知識”是關鍵。
越是傳統的,越有內容。中醫藥無論在預防或治療疾病方面都經歷了幾千年的磨歷,積累了大量的防病和治病的豐富經驗及方法。人們越來越懂養生,也開始主動探索更加健康和科學的保養方式。據阿里健康大藥房數據顯示,一年內“養生”被搜索次數達2.3億次,用行動表明了態度。
然而,將龐大的養生人群轉化為中醫藥消費人群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北京同仁堂股份通過特邀知名中醫養生專家,提供全面、專業的知識和養生妙招,讓身邊的中醫藥“活”起來。
在節日節氣等重要時間節點,聚焦目標消費群體,將場景與產品相融合,從中醫藥視角進行內容傳播。比如在父親節當天,沒有比當爸爸更讓人興奮的了,對于正在備孕的家庭來說,準爸爸要做些什么?有哪些中成藥可以助力備孕?中醫學者圍繞備孕那些事,進一步闡釋腎虛對男性精子質量的影響,從而給出中醫補腎有關建議,音頻一上線就受到了極大關注,單條播放量達122.9萬人次。
即將入冬,天氣寒涼,人體容易出現陽氣不足、寒濕重,表現為筋骨疼痛,陳年的風濕痼疾復發,該怎么辦?喝酒能治療風濕,是真的嗎?中醫學者羅大倫從酒文化到古典名方,從成分功效到治療養生,向大眾普及了風寒濕導致痹病的要因,也釋疑了國公酒可以治療風濕。
生活處處有中醫,在喜馬拉雅“身邊的中醫藥”專欄里,像這樣的小知識得到了廣大朋友的喜愛和點贊,上線近一年播放量已達756.6萬,訂閱量1萬+。
除了要深耕內容,還要有平臺聯動,這樣才能保證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比如聯手《人民日報》,邀請中醫名家做客《人民名醫》欄目,為大家帶來身邊常見病的中醫解決之道;在京東直播開展關注身心健康,讓幸福更長久等系列活動。
與此同時,在線下,走進社區,走到消費者中間去,切實讓大家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如定期開展醫患培訓,宣講產品知識及健康常識。截至9月份,社區百姓“健康大講堂”共57場、基層醫師培訓7場,持續輸出“身邊的中醫藥”內容。
傳承千年,中醫藥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一粒丸藥背后蘊含的古典名方與傳奇故事,在百草園了解人參、芍藥等中草藥的生長習性、辨識方法和藥用價值,在現代中藥智能制造生產車間見證從藥材到中成藥的神奇蛻變。北京同仁堂股份利用品牌歷史優勢,在中醫藥文化上下功夫,融通技師工作室和產品講師資源體系,傳播常見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常識,傳遞科學的保健養生和辨證施治理念,打造一批“身邊的中醫藥”文化忠誠者。
知識營銷的深入也帶來了一定的效益提升。10月29日,同仁堂(600085.SH)發布三季報,公告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24億元,同比增長8.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26.12%。
對于業績的增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扎實推進大品種戰略,穩步開展營銷改革的結果。”同仁堂方面表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防”重于“治”,健康消費潮流奔涌而來,“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是這家350多年老字號的努力方向。
北京同仁堂股份將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傳播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知識,展現中醫藥在多元化、數字化時代的活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