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展望11月行情——市場有望企穩反彈
三季報披露已結束,從業績層面來看,受上游提價疊加高基數效應,三季度利潤增速整體放緩。2021年10月指數延續分化,滬指震蕩休整,創業板指走強,個股板塊漲跌互現。針對11月份的投資策略,機構認為,市場有望震蕩企穩中迎反彈機會。從2021年11月的市場環境來看,全球經濟穩定恢復,全球加息潮逐漸升溫,但在各國央行積極做好預期管理的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或有所趨穩。
粵開證券:
順周期行業獲得增持
2021年前三季度全A、全A(非金融)、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歸母凈利累計同比增長25.03%、37.92%、32.3%,較二季度下降18.5%、40.27%、4.85%。分板塊來看,科創板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主板增速下滑幅度較大。行業增速來看,科技成長板塊邊際改善,順周期維持高增。
基金三季報方面,2021年三季度,化工、有色金屬、電氣設備倉位的提升居前,休閑服務、食品飲料、傳媒倉位回落居前。三季度,原材料持續漲價,順周期板塊景氣改善,化工有色等順周期行業獲得增持。休閑服務、食品飲料、傳媒倉位回落居前,部分可選消費品配置倉位連續下降,接近歷史低位水平。
當前,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下行壓力存在,與此同時PPI持續處于高位,國內部分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推升中下游行業成本,整體經濟呈類滯脹特征顯著。展望后市乃至四季度,粵開證券認為“類滯脹”短期或將繼續演繹擾動市場,但長遠來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漸顯,“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以及貨幣政策有望開啟“跨周期”調節,維持宏觀流動性的總體充裕,貨幣政策和信用政策有望轉向邊際寬松。
民生證券:
電子板塊有估值修復空間
基于各行業在征稅前后的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總金額變動以及增速情況,分析貿易摩擦緩和情形下的受益行業。從商品金額整體增速維度來看,建材、食品飲料、通信、鋼鐵、機械和農林牧漁行業整體增速低于-30%,受貿易摩擦沖擊較大,貿易摩擦緩和情形下較為受益;總金額變動維度下,中游制造行業中的機械設備、基礎化工、汽車和建材,科技行業中的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和通信,以及消費行業中的輕工制造和家電受沖擊較為嚴重,貿易摩擦緩和情形下較為受益,其中機械行業總金額同比變動超300億美元,受沖擊最為嚴重且程度遠高于其他行業,貿易摩擦緩和情形下受益程度或也相對顯著。
科技板塊:電子、汽車、電新等板塊,電子海外收入比重較高,過去中美摩擦對其業務有一定影響。在中美關系緩和的背景下,電子板塊有一定估值修復的空間。如果美國對華關稅減免,汽車板塊也有望受益。碳中和政策不僅是中國的政策,也是全球性政策,因此電新板塊表現或繼續強勁。
周期板塊:機械、龍頭房企。中美關系緩和對機械行業可能有較大提振作用。另一方面,本輪地產基本面處于持續下行周期,且部分企業風險面臨暴露,近期監管層頻繁表態,核心在于避免系統性風險以及地產周期的軟著陸。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之下,傳統的需求側刺激幾乎不可能出現,但地產融資政策的糾偏與適度放松已經開始,信用資質較好的龍頭房企現金流有望改善,行業“矯枉過正”的修復進程也將繼續,信用企穩仍是未來主要趨勢。
國海證券:
保持謹慎,結構至上
國海證券對11月的市場仍保持謹慎,雖然“脹”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經濟的下行仍將持續至少1-2個季度,由此帶來業績下行的壓力,在此環境下,系統性機會尚需等待,精選結構,以新能源鏈條為代表的成長風格是階段性主線。
經濟環境由類滯脹到衰退早期,PPI-CPI剪刀差收斂。經濟下行難覓拐點,地產部門是最主要的下拉因素,歷史上三輪典型的地產下行周期持續一年左右,期間對經濟沖擊顯著,目前處于地產下行周期的初期。出口、基建、消費、工業等部門很難形成合力,總體是不溫不火的狀態,不是決定經濟趨勢性變化的核心因素。
流動性維持中性,當前央行對沖的政策思路很難出現方向性改變,除非出現打破平衡的因素,如經濟失速、價格顯著下行、或者失業率惡化之前,主動寬松的可能性不大。海外方面,全球國債收益率曲線開始趨平,需警惕市場提前交易緊縮,Taper可能是預演,美聯儲提前開啟加息周期可能是真正的風險點。
配置方面,三季報顯示全A單季度盈利增速轉負,盈利下行期景氣板塊的稀缺性在強化,考慮高景氣抱團+超跌邊際改善的配置思路,一是具有長期邏輯的成長板塊,集中在新能源及新能源車鏈條;二是前期超跌、業績穩定性較好且邊際上有一定程度改善的行業。11月首選行業為:電氣設備、汽車、食品飲料。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