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股份:師徒接力傳承匠人心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燦若星辰,那是一代代匠人用盡自己的心血創造的發展奇跡。匠人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斷雕琢產品,改善自己的工藝,把品質推向一個個新臺階。
一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一群人,他們毫不保留的將畢生技藝傳承給后一輩,正是在一代代匠人精益求精和傳承之下,才成就了中醫藥老字號。而今,在北京同仁堂股份,在中藥炮制和鑒別傳統技藝上,這份匠心接力引領著新征程。
師徒齊心,技進乎道
從篩簸攘拿到蒸炒炙煅,從簡單操作到手法探究,從學徒到成為師傅,呂建媛用了20年。所謂“十年磨一劍”,20年的錘煉、積累與堅持,20年的匠心接力與傳承,她踐行著一個中藥炮制匠人的倔強。
2002年呂建媛進入北京同仁堂股份在王家場車間從事中藥前處理及中藥炮制工作。從識藥學藥理開始,呂建媛先后師從吳春江和于葆墀,系統學習炮制技藝,期間與師傅于葆墀等人歷時三年完成了《同仁堂特色炮制技術的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又分別對微炒蒲黃、煅制枯礬、大黃炮制含量變化等三個課題進行了專項研究,并在2016年北京市中藥炮制與配制工大賽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中藥炮制是個冷門技術,從1999年開始,于葆墀一共帶了四批徒弟20多人,呂建媛是其中之一。如今于師傅已退休,呂建媛業已成為師傅。“師傅作為老一代的同仁堂人,他們身上的同仁堂精神和同仁堂的魂,在工作當中表現出來的嚴謹認真,從不懈怠的態度讓我受益匪淺。”呂建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梢姡瑤煾凳羌妓嚨膫鞒姓撸俏幕膫鞯勒?。
中藥材來源如草根、樹皮、動物、礦物等,即使在智能化的今天,在加工炮制方面也不能完全替代手工,只有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讓隊伍變大變強和可持續是每一個師傅的夙愿。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舉辦了呂建媛中藥炮制首席技師工作室授牌、拜師收徒儀式,5名優秀的徒弟在呂建媛的帶領下開啟了新征程。
據了解,呂建媛中藥炮制首席技師工作室是落實北京同仁堂股份“十四五”技師工作室建設思路,加快推進中藥炮制技藝的代際傳承,積極搭建中藥炮制交流學習和展示推廣的重要平臺。工作室將結合“四帶四促”、課題攻關、文化傳承,將傳統炮制技藝應用于現代實際生產。
嚴把質量關 守衛金招牌
原料藥材是同仁堂的命根,保證原料藥材的質量就等于確保了高質量發展之根;質量是同仁堂的命門,堅守住質量就是守衛了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中藥材鑒別把關是同仁堂制藥的源頭,是規避潛在質量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級郭朝暉藥材鑒別首席技師工作室正式成立,并舉行了一場莊重的拜師儀式。從為人徒到為人師,郭朝暉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他曾師從非遺傳承人、同仁堂藥材鑒別專家劉天良,跟隨師父學理論、重實操、到田間、走市場,學習中藥材數百種,并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經過多年學習于2020年底順利出師,并在中藥材鑒別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師父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堅持‘三心’,即用心、細心、留心。同時,在工作中,還要具備‘四種意識’,即目標意識、標準意識、責任意識和績效意識。”儀式上,郭朝暉在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現在我要把師傅的諄諄教導傳承下去,做藥材就是在做人,學藝也是學品。
匠人們一步一腳印地踐行著初心,務實地傳承技藝、傳承文化、傳承人品。劉天良工作室歷時三年編寫完成《常用中藥材傳統鑒別實用手冊》一書,該書圖文并茂、分門別類,不僅從文字上詳細描述了同仁堂藥材性狀鑒別要點,更重要的是將實際原料驗收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總結,作為教材可以使徒弟們快速熟練掌握中藥材鑒別方法,對了解中藥材原料相關信息提供有力幫助。
如今在中藥材鑒別的跑道上,郭朝暉握住接力棒,迎著匠人匠心的清風,辛勤耕耘著田間地頭、庫房室外,澆灌著眼看、手摸、口嘗、鼻聞的活水,將修合的成果開滿遍山。
縱觀歷史長河,老字號的技術、工藝、文化等都是通過師徒間的代代相傳而逐漸流傳、壯大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北京同仁堂股份亦堅持傳統師承教育,也在不斷創新“師帶徒”形式,傳匠人精神,承匠心品質,引領新征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