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體系改造或年帶動14.8萬億元
當前較權威的中國能源體系改造規模測算有兩者:一為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 《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中的測算——在長期低碳轉型路徑下,中國未來40年(2020-2060年)所需投資額為138萬億元,對應年均投資額為3.5萬億元;二為國際能源署IEA在《NetZeroto2050》中的測算——在長期低碳轉型路徑下,中國未來10年(2020-2030年)電力鏈改造所需年均投資額為3.6萬億元。我們測算結果為3.8萬億元左右。
電力周期有望替代地產周期,成為中長期內A股行業輪動主線。電力是產能之基,全球產能稀缺是電力、運力、勞動力等資源稀缺的共振,是過去十年主要經濟體資本開支不足的必然。今年至未來十年,全社會利潤分布或更多向“泛電力鏈”遷移,中國經濟周期的內涵有望變化,映射在A股上,“泛電力鏈”有望替代“泛地產鏈”成為行業輪動主線。去年6月至今年9月的電力小周期上行階段,A股經歷兩波“泛電力鏈”輪動,均為中游電新制造啟動、上游稀缺資源承接、下游電力運營收尾,中證500成為順周期品。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我們認為電力小周期進入下行階段。明年年中,電力小周期上行階段和“泛電力鏈”超額收益有望再度開啟。
五點模型假設之下,我們預計未來十年中國電力需求復合增速或達6%-7%,與經濟增長的彈性關系有望保持甚至超過1:1,相比市場過往預期翻倍。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泛電力鏈改造的年均直接投資規模約3.8萬億元,電源與電網占一半左右,而泛電力鏈的可貿易屬性有望帶來增量年均直接投資2.1萬億元左右。另外,泛電力鏈的年均間接帶動經濟規模有望達8.9萬億元,直接及間接年均帶動規模共約14.8萬億元,與地產鏈帶動規模可比。
本輪電力投資的“久期”特征:1)遠期發電大戶,當期耗電大戶;2)遠期電力系統穩定性增加,當期不穩定性上升;3)系統投資平行展開、橫向鋪開面廣;4)是結構替代過程。電力周期的核心約束是電力資源,金融資源占用有限、利率上行壓力小、“脹”壓更大但無法通過收緊銀根而改善,A股泛電力鏈的 “殺估值”壓力不大。預計“泛電力鏈”行業輪動將跟隨電力小周期循環往復直至碳達峰。
戰略演進往往“進三退一”、周期更替通常 “一波三折”,以發電及電網的ROE衡量的電力中周期 (我們預計為2020-2030區間)包裹著多輪電力小周期的起伏。去年6月至今年9月推升PPI的漲價品均與“電”相關,預計9月為今年PPI同比高點,對應四季度本輪電力小周期進入下行階段:電力資源約束電力周期,中游有單無利、上游有價無量,“泛電力鏈”有“殺盈利”壓力但無“殺估值”壓力、調整震蕩,“泛地產鏈”為主的上證50、滬深300或取得階段性相對收益;隨雙碳戰略的“退一”釋放電力資源、待四季度社融回暖對兩個季度后的企業盈利形成帶動,明年年中,電力小周期上行階段和“泛電力鏈”超額收益有望再度開啟。 華泰策略團隊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