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展望四季度:結構性機會可期
三季度上證綜指雖然微跌0.64%,但震蕩幅度達到11.45%,經歷了“過山車”行情之后,A股四季度將如何走?哪些機會可以布局?記者從各大機構的四季度策略中發現,不少公募機構的態度依然謹慎樂觀,認為可以尋找結構性機會。
四季度結構重于倉位
博時基金2021年四季度策略報告認為,過去供給收縮主導國內大宗和權益交易結構機會,A股結構分化明顯。碳中和政策抑制供給,國內大宗商品品種大漲。從A股交易邏輯來看,盈利基本面是基礎,資金面是核心。短期政策調整與長期戰略布局的博弈仍是四季度市場的決定因素。A股上市公司2021年三季度凈利率繼續上行,依然是結構重于倉位。成長+周期鏈景氣相對占優,是四季度的主方向。此外,盈利擴張驅動中小市值的中證500相對滬深300業績趨勢占優,擴散繼續看好中證500。
萬家基金預計,10月份是觀察政策走向的關鍵窗口期,部分跨周期調節政策可能在10月份出臺,這對于市場的情緒或是明顯的提振。因此,站在當前時點,萬家基金對市場依然相對樂觀,一方面,市場對于美聯儲Taper、恒大事件等影響,已經歷了較為充分的預期,預計事件真正落地時,對市場的沖擊較為有限;另一方面,我國是率先走出疫情的國家,并且率先實行常態化的貨幣政策,相應的對于未來也預留了足夠的政策工具以對沖風險。
對于大勢,華夏基金仍然維持震蕩的觀點。他們認為,指數在3500點一線會得到較強支撐,節后有反彈動能。一方面,當前政策儲備工具仍然較多,央行目前主要政策訴求之一是寬信用、穩增長,不排除四季度存在降準的可能,股票市場資金來源豐富,成交量持續維持高位,流動性有望保持充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景氣度仍然較好,中報顯示企業盈利仍在上行趨勢中,預計三季度業績環比仍將繼續上行,ROE改善周期尚未見頂(高點或在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對指數大勢仍有支撐。
展望四季度,廣發基金認為,隨著經濟維持穩增長的壓力加大,市場高低切換及行業快速輪動或會成為常態。在當前經濟穩增長壓力增大、財政邊際發力、節能限電、商品價格強勢的背景下,市場環境與2010年四季度較為類似,趨勢性行情概率較小,但結構性機會可期。
關注高景氣行業板塊
對于后市布局,廣發基金建議兩個方向可重點關注:一方面,高成長、高景氣度的先進制造業有望利用較高的業績增速抵御估值壓力,且在四季度具備估值切換的空間,如光伏、新能源車、半導體等。另一方面,產能受限或下游需求旺盛的資源品,能利用不平衡的供需格局,帶動利潤增長。如受限產影響的化工、鋼鐵、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抵御產能下降,拉升利潤)及新能源上游的鋰、鎳、稀土等(需求驅動,量價齊升)。
博時基金則對基礎化工比較偏重。他們認為,當前消費品估值相對基本面高估明顯,仍需消化估值,建議規避。周期和成長估值與基本面匹配度尚可,成長中最看好三季度景氣驗證強的新能源車產業鏈,煤飛色舞的資源品行情已進入趨勢交易階段,僅建議重點關注基礎化工。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表示,會重點挖掘熱點板塊中成長可見度高的投資標的,以及部分穩定成長板塊的估值切換機會:首先是碳中和背景下的資源品價格上漲,制造業升級以及關聯產業鏈。碳中和目標限制了資源供給總量,并使得中游制造業面臨一定的成本上升壓力,這個過程對于行業格局和周期波動會帶來新的影響,具備吸收、轉化成本壓力的高能效公司將長期勝出。
其次,史博建議關注互聯網、消費、醫藥等長周期回報相對穩定可觀的板塊。這些領域今年的政策變化較多,相關公司股價調整也非常劇烈。他趨向于認為市場對即期利空的反應比較充分,一旦相關公司盈利底和政策底得以確認,則是非常好的中長期布局時點。最后是科技類板塊。目前主要建議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突破、汽車智能化和物聯網三個方向。這些方向要么是補足我們技術上的短板,要么是足以帶來廣闊的增量需求的領域。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