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核電大有可為
在兩碳大背景下,核電為電力部門脫碳重要一環。我國核電發展近期取得重要進展,9月12日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實現臨界,這是示范工程繼今年完成雙堆冷試、雙堆熱試、首次裝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相較風光而言,核電穩定性強、發電效率領先。數據上看,核電月度發電量占比最高與最低月份差異不超過2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核電平均利用小時達7453小時,較火電領先超3000小時,較風電、光伏領先超5000小時。此外,相較傳統能源,核電低碳排契合碳中和大方向。核電作為新能源的一員,與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相比,排放的等效溫室氣體比煤電燃料小兩個數量級。兩碳背景下,電力部門深度脫碳是關鍵,核電依托其較強的減排屬性,有望成為重要一環。
根據慢化劑和冷卻劑的不同,核電站可被劃分為不同堆型,如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等。目前我國高溫氣冷堆技術目前已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且商用規模世界領先。2004年,清華大學與中國華能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共同簽訂協議,組建公司運營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用示范核電站,高溫氣冷堆跨入商用階段。
除發電以外,制氫為高溫氣冷堆熱工藝的重要應用。核能制氫與傳統的甲烷蒸汽重整和水電解方法制氫相比,更加清潔、經濟、和高效。具體來看,有多種反應堆都可以與制氫系統相耦合,但效率與溫度密切相關。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評估認為,各種堆型中只有氦氣冷卻的高溫氣冷堆可以提供足夠高的溫度來耦合驅動制氫體系。從技術銜接角度看,高溫氣冷堆為最適合制氫的堆型。
與此同時,將高溫氣冷堆用于核能制氫,不但可以與常規工業設備有機結合,與制氫工藝要求相匹配,還能夠大大提高制氫效率,滿足大規模制氫需求。高溫氣冷堆制氫有望接力兩碳大背景,步入發展快車道。
投資建議>>>
具體標的方面,核電運營建議關注中國廣核、中國核電,設備建議關注中國核建、江蘇神通等,四代高溫氣冷堆相關建議關注佳電股份、海陸重工、科新機電等。
天風證券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