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逆勢凈買入近15億元 節前資金流入白酒等大消費板塊
9月27日,A股延續上周調整態勢,板塊分化加劇,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貴州茅臺5年來首次盤中觸及漲停,將白酒股上漲行情演繹到極致。而前期被爆炒的資源股則遭遇批量跌停。兩市200多股跌停,而上漲的個股不足900只,市場賺錢效應極差。但北向資金依舊逆勢凈買入近15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慶長假前,場內活躍資金或將趨于觀望,市場風格可能仍將較為糾結,控節奏、穩收益可能是當前的重點。
市場跌多漲少 板塊分化加劇
9月27日市場主要股指表現得波瀾不驚。上證指數收盤報3582.83點,跌0.84%;深證成指報14344.29點,跌0.09%;創業板指報3231.58點,漲0.74%。但個股表現卻明顯分化,有3567只個股下跌,上漲個股僅857只,且包括ST股在內有210只跌停,創2020年以來新高,市場賺錢效應極差。
跌停板塊主要集中在前期被炒作的資源周期股,不少個股“高臺跳水”,十分慘烈。稀土指數9月27日大跌9.98%。廈門鎢業、包鋼股份、盛和資源、廣晟有色、五礦稀土、北方稀土、華宏科技集體跌停。磷化工指數跌超8%。云天化、宏達股份、興發集團、川發龍蟒等跌停。小金屬指數、稀土永磁指數、鈷礦指數、鋰電負極指數、鈦白粉指數跌超7%。五礦發展、盛新鋰能、寧波韻升、中核鈦白、安納達等跌停。
市場最大的亮點在于難得一見貴州茅臺盤中觸及漲停,收盤漲9.5%,亦創出6年多以來單日最大漲幅,全天成交額超230億元,刷新歷史紀錄,由此帶動整個食品飲料板塊大漲6.41%。農林牧漁、休閑服務等大消費板塊均被強勢拉升。茅指數一度漲超3%,收漲2.2%。片仔癀漲超6%。海天味業、愛爾眼科、金龍魚、陽光電源漲超5%。
9月27日市場跌多漲少,但北向資金依舊全天凈流入14.76億元,連續兩天凈流入。其中,滬股通凈買入1.95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2.82億元。個股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東方財富分別獲凈買入11.45億元、8.94億元、5.13億元。而三一重工凈賣出額居首,金額為6.9億元。
能耗雙控影響可能持續到年底
近日,部分地區在“能耗雙控”目標的約束下大幅限產限電,對短期工業生產形成影響。不少上市公司發布了限產限電的影響公告。有的公司股價因此直接受挫。云鋁股份自發布限電影響公告以來,股價已累計下跌29.44%,神火股份也下跌了21.6%。
中金公司發布研報認為,能耗雙控政策的影響可能持續到年底,但四季度較9月會有邊際改善。9月份生產“急剎車”,可能更多是為了突擊完成三季度的能耗雙控目標。中性情形下,假設目前受到能耗雙控影響的工業生產中,有30%的比例在四季度仍然受到壓制,那么四季度經濟增速受到的拖累約在0.1-0.15個百分點左右。未來還需關注三季度晴雨表發布后能耗雙控政策的變化。
控節奏、穩收益或是當前重點
國慶長假將至,投資者該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多家機構分析認為,從歷史經驗看,過去10年國慶長假前A股市場往往出現成交量萎縮的格局,建議投資者節前保持謹慎。
數據顯示,從過去10年各中信風格指數相對萬得全A的平均超額收益率來看,消費指數從國慶前10個交易日至國慶后20個交易日均有較好的市場表現,分別取得了0.88%和0.36%的平均超額收益率;而穩定和金融在國慶前表現不佳,但國慶后20個交易日分別取得了0.55%和0.63%的平均超額收益率。
“9月27日兩市成交量回升,市場風格轉向消費,資金調倉行為明顯。央行等多部門聯動,堅決遏制虛擬貨幣炒作行為將有利于引導部分資金流入A股,短期貨幣環境向好。”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9月27日盤后分析預測消費和成長板塊將繼續回暖,首先,上個月中小企業PMI數據有所反彈,作為消費先行指標可以得到 9月消費回暖判斷;另外,本月疫情影響弱于7、8月,消費需求釋放現象將出現;最后,消費板塊估值處于相對低位,資金關注度重新提高。
而中金公司則分析指出,市場目前仍然處于“糾結期”,整體表現可能平淡。結構上看,市場短期或仍難顯現清晰方向。成長板塊經歷了4月起持續的上漲后可能需要把控節奏。消費相關板塊經歷前期下跌后處在穩定期,但消費數據偏弱或壓制整體表現。受限產因素支持的原材料板塊前期大漲也透支較多預期,近期也因調控預期等因素影響出現放量回落的現象。
“考慮到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市場對于產業政策的反應明顯,我們建議密切關注政策的邊際信號,例如發改委督導組近期開展的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等。在政策方向明晰前,我們認為市場風格可能仍將較為糾結,控節奏、穩收益可能是當前的重點。”中金進一步分析稱。
記者 陳慧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