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大單取消股價跌停 華自科技否認拉高股價配合減持
因突遭大單取消利空,16日華自科技(300490)一字跌停。今年以來,因收獲寧德時代大單,公司股價從低點7.4元上漲最高至37.3元,漲幅達4.04倍。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公司股價一路走高,股東減持現象頻頻出現。
4.8億元大單取消
9月15日晚間,華自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精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精實機電”)此前先后收到寧德時代定點性的中標通知,中標金額分別為2.31億元(含稅)、2.51億元(含稅)。近日,經友好協商,精實機電和寧德時代針對上述中標訂單簽訂了《訂單變更協議》,因上述項目實施地變更、技術條件變化及精實機電產能檔期原因,以上兩項訂單需作調整。經雙方友好協商,上述兩項訂單取消,不再執行。
受此消息影響,16日華自科技“一”字跌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收報于為26.19元/股。根據華自科技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營收11.62億元,據此計算,上述被取消的訂單金額占到了去年營收的逾40%。
“取消主要是因為生產不過來,產能不夠,達不到交付要求。”16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華自科技時,公司證券事務部一女士對記者表示道:“手上還有一部分寧德時代的訂單在生產,就是因為生產不過來,不得不取消,那么今年我們即使不取消,也生產不出來。”
此外,她進一步解釋說:“我們也是9月15日收到的正式變更通知,第一時間就發了公告。取消并不是說后面不給我們,他們的要求就是要快點交。后期的話,不會影響后續合作,寧德其他訂單正在履行,根據履行情況,如果能如期交貨或者提早交貨,基于我們的合作關系,寧德還是會考慮我們的,我們也會去爭取的。”
實際上,制約業績的關鍵因素在于產能。根據近日華自科技公眾號轉載高工鋰電文章顯示,“相較于技術,精實機電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交付壓力。為此,母子公司長沙、深圳兩地聯動,協同生產,開足馬力,趕訂單,保交付。武漢生產基地預計四季度試生產,明年產能有望得到大幅度緩解”。
而記者仍以投資者身份就上述產能問題致電精實機電時,公司銷售部相關人士僅讓留下聯系方式,并未直接給出相關回復。
否認拉高股價配合減持
與大訂單突然取消同時受到關注的還有公司近期多名股東的減持動作。今年5月到9月的這段時間,在華自科技股價一路上漲的同時,公司董事、高管和持股5%以上股東頻頻出現減持動作。
7月上旬,公司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誠信創投”)出具的《關于股份減持計劃的告知函》,收到董事苗洪雷、副總經理唐凱分別出具的《關于擬減持華自科技股份的意向書》。其中,誠信創投計劃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97萬股(占總股本的1.9401%)。苗洪雷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1.29萬股(占總股本的0.0441%)、唐凱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25000股(占總股本的0.0098%)。
截至7月27日,苗洪雷和唐凱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截至9月7日,誠信創投減持股份的數量已達到計劃減持數量的一半。
此外,控股股東華自集團也進行了減持,卻進行了“烏龍”操作。7月5日至7月26日,華自集團減持235.0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2%。但是在7月26日減持過程中,將“賣出”誤操作為“買入”,錯誤買入公司股份2.6萬股。構成短線交易,華自集團宣布本次減持計劃提前結束。
2月5日至7月26日期間,華自集團及一致行動人長沙華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華自科技持股5%以上股東也進行了減持。因為在合計減持股份比例累計達到5%時,仍未停止買賣華自科技股票,證監會湖南監管局還就此向華自集團出具警示函。
那么,公司是否存在拉高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現象呢?
“本來沒有太大關系的事情串起來,好像說的那么回事,不是因為減持拉高,股東也是普通股東,股價漲了,減持也是人性,關注函我們也會盡快回復。”上述女士進一步表示道。
記者 蔡方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