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板塊估值中樞將持續上移
9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意見》提出,研究發展基于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生態補償方式逐漸由政府主導向兼顧市場轉變,正在統籌各渠道補償資金,實施綜合性補償。環保行業空間將從末端治污向前端減排擴展,看好垃圾焚燒、環衛、節能、市政水務領域。隨著碳中和系列配套政策逐步落地,板塊估值中樞將持續上移。
事件驅動 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出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以生態保護成本為主要依據的分類補償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為基本取向的綜合補償制度不斷完善,以受益者付費原則為基礎的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格局初步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顯著增強,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局面基本形成。到2035年,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定型。
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俗來講,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具備非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特點,屬于公共物品,對于這類物品的過度使用或者說過度開發是對公共利益的損害,因此需要通過罰款或者繳稅等多種方式來對污染企業予以限制;而另一方面,對于生態環境形成正面反饋的企業理應得到補償。因此要通過生態補償制度來平衡 “正反饋”和“負反饋”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調動企業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此外,意見還提出,研究發展基于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推廣生態產業鏈金融模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符合綠色項目融資特點的綠色信貸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機構發行綠色債券。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參與生態保護補償。推動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碳期貨等多樣化綠色金融工具在生態保護項目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寬生態補償資金來源,拓展市場化融資渠道。
本次意見提出建立綠色股票指數,以碳中和為例,目前市場碳中和相關指數主要篩選標的包含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車、生態環保、低碳技術、能源轉換、碳中和配套服務等企業。隨著綠色股票指數的建立,將有利于進行市場研判,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以更好地支持綠色企業發展。
事件進展 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生態保護權責、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兑庖姟诽岢鲅芯堪l展基于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有助于從金融方面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為綠色產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提高相關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積極性。
生態補償機制自2005年 “十一五”規劃中首次提出后取得穩步發展。首先,補償范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森林、草原逐步擴展到耕地、水流域、濕地、海洋、沙化土地等生態系統。
此外,補償資金規模逐步增加,但當前仍為政府資金主導,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從2015年的5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94.5億元。
最后,制度建設在不斷豐富完善,從部分區域性生態補償政策推出(2008年《江蘇省太湖流域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試點方案》等)、在法律層面對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做出明確規定 (主要是水環境,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中對生態補償機制做出了頂層設計,再到近幾年鼓勵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文件的陸續出臺。
結合中央財力狀況逐步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予以傾斜。根據財政部數據,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執行數從2015年的5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94.5億元,CAGR為9.31%,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執行數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執行數的比例保持在0.95-1.1%之間;2021年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數為881.9億元,相較2020年的預算數和執行數增長11%,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數的比例約為1.06%。
市場機會 環保企業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華寶證券認為,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意見從補償制度、融資渠道、財稅政策等層面推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及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公平合理、均衡有效的關系的建立,通過“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污染者受罰”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拓寬行業融資渠道。重點關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業的估值提振效應,具備節能減污降碳效應的企業將進一步受益。
川財證券指出,對標歐美市場,以碳交易市場為例,今年歐盟碳價水平已處于30歐元每噸以上的高位,而美國方面,特斯拉在2020年實現7.21億元的凈利潤中,絕大部分主要來自于碳排放額度的交易。同理,當前國內碳交易市場雖暫只將發電企業納入,但未來隨著市場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企業將參與其中,同時未來隨著水權、排污權等多項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交易的落地,環保類企業將通過各項權益的交易得到補償,進而獲得超額收益。
對于投資機會,川財證券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低碳轉型良好的發電企業,當前發電企業屬于第一批參與碳權交易的企業,而低碳轉型良好的部分企業將有望通過碳權交易獲得超額收益;二是污水處理相關企業,未來排污權、水權等交易也將陸續上線,而在嚴格的懲罰機制和補償機制作用下,企業對于污水處理需求有望上漲,相關企業受益。
華金證券表示,本次意見是今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意見強調要加強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銜接,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發揮生態保護補償的政策導向作用。當前生態補償方式逐漸由政府主導向兼顧市場轉變,正在統籌各渠道補償資金,實施綜合性補償。環保行業空間將從末端治污向前端減排擴展,看好垃圾焚燒、環衛、節能、市政水務領域。隨著碳中和系列配套政策逐步落地,板塊估值中樞將持續上移。繼續推薦瀚藍環境、高能環境、碧水源、維爾利、ST宏盛、盈峰環境。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