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大眾劍指海外? 國軒高科欲破“增收不增利”怪圈
磷酸鐵鋰龍頭國軒高科(002074)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今年以來,趁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東風,其股價已創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市值突破700億元。
7月中旬,公司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關于電池戰略合作關系的諒解備忘錄》,這意味著國軒高科吹響了進軍海外的號角。
牽手大眾進軍海外市場
2021年7月13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已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關于電池戰略合作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在國軒高科眾多客戶中,大眾中國無疑是最特別的一個。
今年4月,國軒高科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預案獲證監會批復,相關定增計劃的唯一發行對象正是大眾中國。根據公司2020年5月份發布的《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所述,戰略投資完成后,大眾中國將以26.47%的持股比例,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表決權比例為13.20%,低于公司實控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18.20%的表決權。
除了引入戰略投資,國軒高科還有更大的“野心”。
公告顯示,雙方擬合作開發用于在德國薩爾茨吉特生產的三元標準電芯,進一步探討合作開發磷酸鐵鋰電芯,并在歐洲建設零碳排放工廠,共同開發歐洲其他潛在的生產基地。
借助這一合作,國軒高科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大眾第一代標準電芯研發合同的定點開發商。國軒高科有望打通從電池材料、電池產品到電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動力鋰電池領域取得一定的成本優勢。
上述公告還提到,大眾汽車集團將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國軒高科作為其標準電芯的戰略供應商。
開源證券分析認為,大眾汽車集團預計2025年在中國交付150萬輛新能源汽車,以每臺車60度電計算,動力電池需求預估將達到100GWh。2023年前后,伴隨國軒高科相應工廠投產,公司屆時有望成為大眾在國內的核心供應商。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的最新電動汽車銷售數據報告,2021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以13%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國軒高科或能通過上述合作,快速打開國際市場。
扣非凈利連續兩年為負
一邊是牽手大眾欲拓國際市場,一邊卻是盈利指標降幅明顯且未改善。
動力鋰電池是國軒高科絕對的收入支柱。2021年上半年,在按行業分類的主營構成中,動力鋰電池實現營收30.89億元,占比高達86.99%。不過,其毛利率卻降至19.27%,為五年來新低。2016年至2020年,該行業毛利率從48.71%降至24.72%。受此影響,國軒高科同期整體業務的毛利率也由46.93%降至25.23%。
跟隨毛利率一起下滑的還有較為直觀的凈利潤數據,2016年至2020年,國軒高科分別實現凈利潤10.31億元、8.38億元、5.80億元、0.51億元、1.49億元。如果按照扣非凈利潤數據統計,下滑幅度更加明顯,同期數據分別為9.54億元、5.29億元、1.91億元、-3.45億元、-2.36億元,已連續兩年為負。
截至2021年6月底,國軒高科實現扣非凈利潤-1.1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負的問題仍未得到改善。在非經常性損益中,包含了1.71億元的政府補助,也就是說,依靠政府補助支撐,國軒高科才算勉強盈利。
毛利率、凈利潤雙降與動力鋰電池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以及電池整體價格下降關系密切。百川盈孚數據顯示,鋰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截至8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報價12.84萬元/噸,相比月初8.9萬元/噸,漲幅超過40%。
國軒高科也在年報中提及,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與整車成本壓降,作為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售價逐年下降,行業整體毛利率水平不斷下降。
財報能否華麗轉身獲關注
除了扣非凈利潤、毛利率逐步走低外,國軒高科此前還存在銷售客戶過于集中的問題。不過,這一情況在2020年得到了較大改善。
2016年至2020年,公司的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分別為29.11億元、26.15億元、28.99億元、31.46億元、24.07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分別為61.19%、54.05%、56.55%、62.80%、35.80%。
對此,國軒高科在2020年年報中給出了“客戶結構多元化”的解釋。據其所述,公司目前與包括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大眾中國、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商用車、北汽新能源等眾多客戶保持業務往來。
而此番與大眾深度捆綁后,國軒高科的財務報表能否華麗轉身成為看點。
從數據看,國軒高科的海外地區營收占比近年來逐步提升,毛利率也穩步向上。2021年上半年,更是以4.74%的營收占比,貢獻了10.62%的利潤占比,毛利率達到44.51%。借助與大眾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場,能否幫助國軒高科解決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值得投資者關注。
就國軒高科牽手大眾對公司布局海外市場的積極意義,記者此前向國軒高科發去新聞采訪函,并致電公司證券事務部。國軒高科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處在和大眾中國合作的敏感時期,不便回答相關問題。記者 徐海峰 實習記者 陳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