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進入底部蓄勢階段 未來配置考慮兩大方向
8月以來科創50指數出現持續調整,本周科創50指數上漲1.85%,出現止跌企穩的跡象。未來2-3周科創板步入底部蓄勢階段,或是戰略配置窗口。
8月以來129股被機構調研
盡管8月以來科創50出現調整,但機構調研步伐并未停止。根據Wind統計,8月以來截至10日,共計有129家科創板公司被機構調研。從機構調研科創板公司所屬行業來看,集中在醫療保健、信息技術、材料三大行業。
這其中,中微公司最受關注,吸引了共計512家機構關注。此外,奧特維、美迪西、孚能科技、愛博醫療、華峰測控、容百科技、恒玄科技、倍輕松、中望軟件、奇安信-U、天奈科技、中控技術、海爾生物、奧普特、傳音控股、虹軟科技、瀾起科技、國盛智科、惠泰醫療、晶豐明源、阿拉丁、長陽科技、安集科技、晶晨股份等共計35家科創板受到百家以上機構的關注。美迪西則是唯一一家獲得百家基金調研的公司。
從被調研次數來看,歐科億被調研的次數最多,共計19次。此外,當虹科技被調研9次;美迪西、晶豐明源、芯朋微、芯原股份-U、卓越新能被調研7次;倍輕松、道通科技、東威科技被調研6次;成都先導、科思科技、潔特生物被調研5次。
從二級市場來看,部分被調研公司9月漲幅不俗。比如,廣發證券、長江證券、西部化工、天風證券、萬家基金、大成基金、平安養老等139家機構于8月1日調研瑞聯新材,9月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了37.11%。
此外,美迪西、沃爾德、龍軟科技、百克生物、電氣風電、安集科技、福昕軟件、騰景科技等被調研股公司9月漲幅亦超過10%。
未來步入底部蓄勢階段
持續調整后,未來科創板還有沒有機會?
“經歷了牛市第一波回調后,科創板9月開始轉折,未來2-3周步入底部蓄勢階段,更是戰略配置窗口,布局戴維斯雙擊行情,產業線索重視半導體和專精特新小巨人。”浙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楊分析認為,科創板牛市的三大底層邏輯為產業崛起、基金低配、估值合理。本輪產業崛起的背景在于,以半導體和2B升級為代表的制造業升級,這恰恰也是科創板的主要產業構成,亦是科創板的牛市基石。
根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科創板總市值超5萬億元,其中半導體產業鏈市值達12805億元,占比約為23%;科創板共337家已上市公司,生物醫藥公司共69家,占比超過20%;除了半導體和醫藥行業外,其余產業分布集中在機械、計算機、電新、化工等領域。
產業的高景氣反映到盈利上,根據Wind整體法下盈利預測顯示,科創板2019年、2020年、2021年預測、2022年預測的歸母凈利增速分別為37%、60%、83%、35%,科創50則分別為60%、76%、79%、36%。
此外,以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重倉股為測算口徑,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僅3.5%,遠小于主板和創業板。同樣以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重倉股為測算口徑,基金持有規模724.6億元,占比約為1.33%。進一步看科創50,以重倉股為口徑,機構持有規模541.2億元,占比約為2.15%。
王楊進一步指出,驅動科創板從估值修復走向戴維斯雙擊的兩大邊際因素。其一,中報落地使其配置價值顯性化;其二,熱門賽道資金分流尋求配置。對于配置方面,建議關注兩條線索。一方面,國產替代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步入高景氣,關注科創板中的優質龍頭;另一方面,重點挖掘,深耕補鏈強鏈和“卡脖子”產業等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
而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則認為,對于后續科創板的配置,建議圍繞該邏輯布局以下兩個方向:“關注科創板景氣度較高、但股價表現相對于A股對應行業表現不佳的半導體和軍工電子原材料,以及景氣度有望大幅改善的新能源車;同時關注景氣度不錯但在政策沖擊下超跌的疫苗生物制品及CXO。”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