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主線挖掘新型電力系統主題
近期,發改委表示,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必須要采取有力舉措大力發展新能源。由于新能源發電出力不穩定等技術特點,電力系統消納和運行成本將明顯上升。要同時實現電力低碳轉型、安全可靠、經濟可承受等多重目標,必須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在體制機制和市場建設上做出探索創新。
業內人士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央對于電力行業發展作出的系統闡述,明確了電力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方向。建議關注加強電網建設、提升調節能力、電網智能化、漲電價、電能替代五條主線。
事件驅動 發改委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復函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推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
發改委表示,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必須要采取有力舉措大力發展新能源。由于新能源發電出力不穩定等技術特點,電力系統消納和運行成本將明顯上升。要同時實現電力低碳轉型、安全可靠、經濟可承受等多重目標,必須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在體制機制和市場建設上做出探索創新。
通過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將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用戶區分出來,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直接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色電力消費,體現出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產生的綠電收益將用于支持綠色電力發展和消納,更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同時,發改委指出,綠色電力交易是在現有中長期交易框架下,設立獨立的綠色電力交易品種,積極引導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直接與發電企業開展交易,綠色電力在電力市場交易和電網調度運行中優先組織、優先安排、優先執行、優先結算,通過相關政策措施激勵用電側購買綠色電力的積極性。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的市場主體,近期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逐步擴大到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交易優先安排完全市場化上網的綠色電力,如果部分省份在市場初期完全市場化綠色電力規模有限,可考慮向電網企業購買政府補貼及其保障收購的綠色電力。
未來,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指導下,將由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組織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具體開展,編制綠色電力交易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功能,組織開展市場主體注冊及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初期擬選取綠色電力消費意愿較強的地區,待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啟動后,其他有意愿地區后續也給予積極支持。試點過程中,相關部門將加強指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為開展綠色電力交易營造良好環境。
行業前瞻 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戰略落地
2010-2020年,全球光伏、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度電成本降幅分別為85%、56%、48%,降幅明顯。其中光伏和陸上風電開始全面進入平價狀態,為新能源加速替代傳統能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疫情致2020年全球發電量首次下降,降幅為4%;但與之對應的,2012-2020年期間太陽能和風電發電量占比提升7.4PCT致10.2%;近五年太陽能和風電新增裝機占比大幅提升17.2PCT致52.5%。
電力系統本質上是一種巨大的非線性時變能量平衡系統,功率潮流瞬時涌動,電網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根本是供需平衡,以及電壓、頻率、功率因素等參數的平衡;若新能源發電作為出力主體,出力側波動性及不確定性將加大,無法按需控制、無法精準預測;疊加負荷側的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帶來的用電沖擊等因素,傳統集中調度理念需要重塑,改為源網荷儲各環節深度融合、靈活調控。
“雙碳”戰略目標下,終端能源電氣化水平將顯著提升,根據南方電網《數字電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白皮書》,到2060年國內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電氣化水平將分別從目前的30%、30%、5%提升至50%、75%、50%。
隨著終端能源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用電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疊加分布式能源及儲能建設需求,配網亟需升級改造,配網環節投資預計持續強化,主設備及監控系統迭代有望加速。
長遠來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終端用能電氣化+電力系統脫碳”是主線,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需要大幅提升。在此過程中,信達證券預計存在4個關鍵時點:新能源在新增裝機中的占比超過50%(2017年)、在新增電量中的占比超過50%(2025年左右)、在總裝機中的占比超過50%(2035年左右)、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超過50%(2045年左右)。
市場機會 配電網建設日益成為投資重點
信達證券表示,未來“終端用能電氣化+電力系統脫碳”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因此電力系統轉型升級是關乎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決定性因素。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央對于電力行業發展作出的系統闡述,明確了電力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方向。建議關注加強電網建設、提升調節能力、電網智能化、漲電價、電能替代五條主線。
第一,預計“十四五”電網投資較“十三五”持平,有望進一步提高。其中近兩年電網投資水平或將保持穩定,2023年新一輪輸配電價監管周期開始后有望抬升。配電網建設日益成為投資重點,國家電網提出“十四五”配電網建設投資占電網建設總投資超過60%。建議關注配網設備龍頭:許繼電氣、思源電氣,主網(特高壓)設備龍頭:中國西電、平高電氣。
第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是實現新能源大規模接入與消納的必要條件。結合發展潛力與當前技術經濟性水平來看,建議依次關注:火電靈活性改造:龍源技術、青達環保、杭鍋股份。抽水蓄能:東方電氣、中國電建。電化學儲能:寧德時代、永福股份。需求側響應:南網能源、蘇文電能。
第三,發電側和用電側不確定性增強,電力電子設備增多導致電力系統基本特性由機電穩態過程向電磁暫態過程轉變,要求電網具備更精準、更快速的控制能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是大勢所趨。建議關注:國電南瑞(調度系統+配電自動化)、杭州柯林(變電智能在線監控龍頭)、宏力達(配電一二次深度融合龍頭)。
第四,從政策導向看,當前降電價已接近尾聲,相關舉措已由2018年的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讓利,逐步收窄至2021年以清理轉供電為核心的降電價方式;從電力市場運行情況來看,漲電價趨勢正逐步顯現,包括拉大峰谷價差帶來的居民用戶漲價,蒙西、寧夏、上海等部分省(市、區)已允許煤電價格較基準價上浮、試點現貨市場出現高電價等。建議關注:火電:中國神華(煤電一體化)、華能國際、華電國際。水電:華能水電、長江電力。核電:中國核電、中國廣核。
第五,電能替代是提升新能源最終消納量的重要手段。從終端用能形式來看,以電產生機械能、以電產熱(冷)是電能替代的主要方向。建議關注:臥龍電驅(電機)、匯川技術(工控)、方大炭素(電弧爐石墨電極)。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