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如期償還債務692億元 華夏幸福中報巨虧陷資金鏈危機
華夏幸福(600340)27日發布2021年中報業績,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虧損94.80億元。需要提及的是,公司貨幣資金139.80億元,由于受到用途限定,均無法償付金融機構負債。而目前公司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約691.66億元。
債務未如期償還額度692億元
8月26日,華夏幸福公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0.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3.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4.8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0.6億元,同比下降256.37%。公司實現銷售額139.6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6.69%。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691.66億元。公司貨幣資金余額139.80億元,其中,可動用資金為7.34億元,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為132.46億元,均無法用于償付金融機構負債。
一股民表示:“我投資該股四年虧損80%,公司去年高分紅還送股,明確傳達了公司前景看好的信息,還信誓旦旦說做好市值管理,于是我一直持股不動,現在股價跌得大家懷疑人生,但你們什么措施也沒有,管理層年薪高的離譜,你們到底是如何管理公司的?你們能做出一些讓股東寬慰或感覺有希望的事情嗎?哪怕是一點點也好。”
二級市場顯示,華夏幸福2018年1月2日至今,公司股價從21.40元/股跌至目前的4.01元/股,期間跌幅達到81.18%,換手率達到661.84%。
“公司自遇到經營困難以來,一直致力于恢復正常生產經營。”面對市值問題,公司表示,為確保社會穩定和經營有序,公司主要通過高管降薪,整合工區,壓縮辦公費用,大幅調減招聘,培訓及福利支出等措施,降低人力和行政費用等,努力盡快解決公司目前的問題并實現公司有序正常經營。
利息費用支出占比較高
至于虧損的原因,華夏幸福在財報中表示,一方面,上半年結轉收入的地產項目為2017年銷售項目,當時受調控政策影響較大,項目售價較低,導致毛利率降低。另一方面,受環京調控持續影響,疊加多輪疫情,公司現金流承壓,2020年四季度以來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產業新城投資銳減,導致收入較少。
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因公司上半年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逾期本金計提的利息隨之增加等原因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上半年,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142.89%,利息費用支出達56.35億元。
“債務解決方案進行到哪一步了?有沒有時間表?最遲什么時候出方案?”有投資者提出。
華夏幸福證券部解釋稱:“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導致的債務未能如期償還,對公司融資產生較大影響;為化解公司債務風險,加快促進公司有序經營,公司正在積極協調各方商討多種方式解決當前問題。目前在地方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正在盡快開展綜合性的風險化解方案制定工作。同時,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也在積極協調推進公司債務展期事宜,為綜合化解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爭取必要的時間。公司將堅決恪守誠信經營理念,積極解決當前問題,落實主體經營責任。以不逃廢債為基本前提,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公平公正,分類施策的原則,穩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依法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