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擬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
姍姍來遲的中國華融2020年年報于8月18日晚間正式發布。據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國華融預計虧損將超過千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華融總資產為17315.14億元,總負債為15634.8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0.3%;負債中,借款為7660.81億元,應付債券及票據為3388.58億元。
多因素疊加致2020年業績巨虧
為何出現巨額虧損?公告顯示,2020年,隨著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貪污、重婚案的開庭審理和宣判,公司對其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市場沖擊,致使部分客戶履約能力下降,當期部分資產質量加速劣變。對此,公司對風險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及減值測試,當期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具體來說:
一是對集中處置存量風險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在2019年海外業務整合基礎上,由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華僑”)在中國華融集團范圍內整合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資產,進行集中管理處置,完成了華融華僑股權轉讓的立項審批,于2020年4月8日發布了潛在出售事項的公告,但至2020年末,該項轉讓未能按計劃實施。華融華僑對集中管理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二是對當期資產風險審慎評估信用減值損失。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長的收購重組類項目和固定收益類項目于2020年集中到期。資產形成的歷史原因和當期市場影響交織,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和市場“爆雷”事件,客戶履約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相關資產質量也較前期承壓。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
三是部分附屬公司風險沖擊了集團經營業績。相關金融服務附屬公司資管計劃底層資產風險加速暴露。資產管理與投資分部中的部分附屬公司風險資產劣變。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此部分子公司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擬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
據中國華融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董事會宣布,8月18日,中國華融分別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
市場人士分析,中信集團參與本次潛在戰略投資,一方面應該是看好不良資產管理的行業賽道。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和監管趨嚴等背景下,不良資產管理市場需求大,行業進入景氣上升周期。華融公司在不良資產管理領域的行業經驗、項目資源、客戶資源等方面已有一定積累。另一方面,中信集團已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金融優勢,此舉可進一步完善中信集團在不良資產管理領域的戰略布局,提升其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服務能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