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盛科技:UTG 技術突破有望帶來高成長
凱盛科技(600552)2000年成立,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原證券簡稱方興科技,2016年改名為凱盛科技。公司是凱盛科技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全資子公司)顯示材料和應用材料板塊的重要產業化平臺,主營業務包括新型顯示和新材料兩大類。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型顯示和新材料業務齊頭并進,業績創同期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33.85億元,同增70.11%;扣非歸母凈利潤0.67億元,同增431.36%。兩大板塊在2021年均有新建產能投放,未來隨著產能持續釋放,規模仍有望繼續擴張。未來公司在新型顯示業務重點發力的方向將是柔性玻璃蓋板(UTG)和液晶顯示模組,其中UTG將是公司最大亮點。
折疊屏手機市場環境逐漸成熟,正處加快推廣階段,UTG是理想的折疊屏蓋板材料,隨著工藝不斷成熟,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國內手機廠商已大舉進軍折疊屏手機領域,需求即將放量。根據CINNOResearch《OLED智能手機月度市場報告》數據,2020年全球折疊手機屏出貨量為290萬片,較2019年同比增長517%,預測2024年有望上升至3800萬片。
凱盛科技聯合凱盛集團旗下的蚌埠院打造和開發出內唯一全國產化的“原片配方開發、原片生產、UTG減薄、UTG成型、柔性貼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UTG)生產工藝技術,自主開發出全流程化30-70微米UTG產品。2020年12月,凱盛科技投建UTG一期項目,并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已具備供貨能力,將在競爭中占得先機。當前UTG二期項目(1500萬片/年)建設正在有序推進當中,未來將持續推動業績增長,并帶動估值提升。此外,公司與華為共同研發柔性玻璃相關技術并申請專利,奠定國內UTG領域技術領先優勢。
5G通訊技術的不斷深入推廣應用,有望推動液晶顯示模組行業進入加速成長賽道。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2020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產量為77.8億套,市場規模達到394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85%和9.2%,該機構預計到2025年產量將達到117.7億套,市場規模7582.2億元。凱盛科技于2015年11月收購深圳國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入液晶顯示模組領域。順應5G時代發展趨勢,公司繼續擴大顯示模組產能,并向大尺寸領域進軍,業務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凱盛科技新材料產品主要包括鋯系材料、球形石英粉、納米鈦酸鋇和稀土拋光粉等,主要應用于電子信息、通訊元器件、特種(精密)陶瓷、化工等制造行業。全資子公司中恒公司是氧化鋯龍頭,為是ILUKA的全球最大采購商。公司電熔氧化鋯國內市占率55%(2016年口徑數據),且近年來產銷率均接近100%。2019年,公司球形石英粉和球形氧化鋁粉產品開發了第二代全氧焰高溫熔融球化技術,質量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時納米鈦酸鋇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產品已經穩定供應MLCC等企業。
天風證券表示,在顯示模組業務產能利用率提升和UTG放量帶動下,公司有望迎來營收和利潤率同升,預計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別為0.25元、0.43元、0.73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7%。在UTG領域,公司對上游核心原材料具備較強的掌控力,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與成長期的康寧類比,公司所產UTG有望成為消費電子板塊下一技術迭代中的核心部件。參考可比公司,給予公司0.5倍PEG估值,對應目標價15.3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光大證券表示,考慮到公司UTG已實現量產,作為全球領先、國內可量產UTG蓋板生產商,理應享有較高估值溢價。此外公司顯示模組業務和新材料業務伴隨市場擴容,且產能亦在穩步擴張,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預計公司2021-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2.35億元、3.43億元、4.23億元,維持“增持”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