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股份半年報:深耕“長坡厚雪”賽道 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15.58%
8月5日晚間,仙鶴股份(603733.sh)發布了2021年半年報。據披露,2021年上半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88,614.26萬元,同比增長42.02%;實現凈利潤60,886.02萬元,同比增長115.58%;實現扣非后凈利潤58,778.92萬元,同比增長144.38%。
產能釋放驅動業績增長 深化多賽道產品布局
對于上半年亮眼的業績表現,仙鶴股份表示,隨著年產22萬噸高檔紙基功能材料募投項目中的哲豐PM5、PM6、PM7和PM8項目分別在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間陸續投產,高毛利紙基功能類材料已實現穩定銷售。此外,河南基地PM7和PM8項目也分別于2021年1月和3月順利投產,產能得到充分釋放。截至2021年7月,公司產能共計110萬噸,下游直銷客戶超2000家,公司與當納利、安姆科、利樂、艾利等全球行業龍頭均保持著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
規模效應奠定市場地位。憑借產能的加速釋放,目前仙鶴股份已成為行業內首家具備穩定多賽道產品供應的廠商,其生產的多項產品在國內細分領域中享有龍頭地位。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煙用內襯紙基材料、標簽離型紙、熱轉印紙、熱敏紙系列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分別達45%、25%、40%及25%。此外,通過利用自身高柔性化生產特點,現階段公司主要布局食品醫療、熱轉印、標簽離型等成長性優異板塊,并仍持續優化SKU結構。提及公司的多SKU發展模式,仙鶴股份在日前的機構調研中稱,只要消費市場在不斷地擴大和升級,多SKU產品戰略就能夠幫助公司穩定發展,并持續具備行業競爭力。
記者還注意到,仙鶴股份從采購成本、生產成本等多方面進行優化,公司成本控制提升明顯。據了解,目前,公司成本結構中原材料占比約66%,其中木漿占比約45%,而公司通過2020年漿價低位時戰略性屯漿,并在2021年對原材料成本進行有效傳導,進一步地提升了公司的產品競爭力。
全面擁抱碳中和 充分受益“以紙代塑”增長紅利
當前,全球脫碳趨勢明確。而“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進一步推動了造紙行業加速進行結構調整、節能和提升能效。據了解,一直以來,仙鶴股份堅持走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2020年底及2021年初,公司積極響應“碳中和”策略,以超過200億元的投資,分別在廣西來賓和湖北石首布局“林漿紙用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利用兩地速生桉樹、楊樹、蘆葦資源作為制漿原材料,打造全產業鏈業態。該項目中擬建設的200萬畝的速豐桉樹林地等投資,對未來“碳中和”將是非常有益的謀劃布局。
另一方面,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2020年1月,國家發布最嚴“限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而白卡紙作為食品外包裝等塑料替代品,應用前景被市場普遍看好。對此,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我國紙制產品產能充分、性能優異,可滿足限塑令下的替代需求,2025年白卡紙替代餐飲外賣領域一次性塑料餐具規模有望達到234萬噸,替代商超藥店等零售領域不可降解塑料袋預測需求規模為117萬噸,總共有超過350萬噸的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仙鶴股份日前在常山基地投資建設的30萬噸食品卡紙項目預計于2022年下半年投產。伴隨新項目產能的釋放,公司產品矩陣將更加豐富,產品品類將進一步拓展至食品白卡紙領域,對應產品為牛奶磚包,并將充分受益“限塑令”帶來的行業增長紅利。據悉,仙鶴股份牛奶包裝客戶主要為利樂,最終為伊利、蒙牛等提供材料配套。
近日,浙江省經信廳發布《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新材料產業在現代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消費架構的升級以及限塑令下“以紙代塑”新市場契機的出現,我國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行業將進入新的增長階段。作為國內大型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研發和生產的上市公司,仙鶴股份有望乘行業發展東風,迎來新一輪紙基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機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