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結碩果,南京境內上市公司突破一百家
今天,隨著江蘇本川智能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964.SZ)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南京市也迎來資本市場的里程碑時刻,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破百。在今天舉行的南京境內百企上市暨抗疫同行“你上市 我服務”線上門診啟動儀式上,本川智能表示,將提供100萬元用于抗疫助學。
2020年,南京市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達9614億元,在疫情沖擊下逆勢增長11%;凈利潤總額達740億元,疫情沖擊下逆勢增長2.8%;平均ROE水平達7.7%。砥礪前行、厚積薄發。經過近30年的不懈奮斗,南京資本市場發展不斷提速,資本市場的正能量逐漸凸顯,形成了獨特的影響力。
資本市場百花齊放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經濟的發展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1993年10月,南京市第1家上市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自此開啟了南京資本市場發展進程。迄今已近30載。之后10年,南京化纖、國電南瑞等26家央企、國企分別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04年,南京全市迎來第一家民營上市公司——“蘇寧易購”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至此打開了民營企業上市的新局面。今天,隨著本川智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南京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00家。實現第一個50家,南京用了21年的時間沉淀,實現第二個50家,只用了6年多的時間。標志著南京民營企業家的觀念在轉變,利用資本市場的積極性在不斷增強,實現了從小作坊、家族式生產經營,向具有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公眾公司轉變。近30年的資本市場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資本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一大批優質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迎來了百花齊放,為全市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貢獻了積極力量。目前,南京市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00家境內上市公司中,上交所主板52家、科創板5家,深交所主板17家(A股16家,B股1家)、創業板26家,基本形成了各個板塊定位清晰、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截至止發稿,南京市境內上市公司數量位居江蘇省第2位,全國第8位,總市值1.37億元,全市資產證券化率達到92.6%。1993年以來,南京市境內上市公司首發融資886.24億元,融資總額達到4169億元,位居全省第1。百億元以上市值上市公司29家。
凝心聚力促產業轉型發展
今年1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的稻草熊娛樂(02125.HK),是南京市浦口區重點培育的文化企業,也是中國影視行業今年開年第一股,是影視行業強內容時代領跑者之一;5月,盛航股份(001205)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作為國內液體化學品航運龍頭企業之一,在沿海化學品水運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6月,超聲水表龍頭邁拓股份(301006)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專注于超聲波流體測量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國內綜合優勢領先的智能計量儀表供應商,并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助力南京市逐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重點企業支撐明顯。去年,南京發布《南京市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八大產業,構建自主可控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推進南京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剛剛上市的本川智能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鏈鏈上企業,為市場提供小批量印制電路板產品及解決方案,在通信設備、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產品應用領域,進行了廣泛布局。本川智能董事長董曉俊表示:“南京市、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對擬上市企業動態管理服務,共同協調推進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融資,鼓勵我們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快推進產業鏈轉型升級。”相關數據統計,南京100家境內上市公司來自二十多個行業。而2018年以來,南京市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鏈相關上市企業就有35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35%。以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鏈為例,主攻重大疫情防治、多發疾病用藥、罕見病用藥及高端醫療裝備、診斷試劑等領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目前南京市已匯聚了南京醫藥、健友股份、前沿生物、南微醫學、海辰藥業、偉思醫療等醫療產業鏈上市企業,其中南微醫學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和銷售,是國內微創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南京市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精神,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制定《金融支持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通過多種渠道融資,做強產業競爭力、做大產業規模,進一步推動全市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創新發展 勇擔責任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南京全市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由78.14億元上升至172.19億元,漲幅120%;上市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由2.48萬人上升至4萬人,漲幅61.3%。2020年,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占地區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的三成多。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科技創新能力。錨定創新名城建設不放松,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內在動力,在疫情防控中、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南京世和基因,是南京市培育的擬上市企業,同時也是南京市培育的獨角獸企業。在去年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憑借著大量的研發積累,掌握了基因組序列檢測的核心技術,迅速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南京突發疫情,全民核酸檢測背景下,世和基因旗下迪飛醫學檢驗實驗室迅速完成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搭建,組織員工24小時三班聯動進行核酸診斷,實現了日檢30萬人次的高通量運營能力。核酸檢測實驗室為南京市全員新冠核酸檢測提供強大支持。據了解,迪飛醫學是南京市衛健委指定的核算檢測機構。
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代表著嶄新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發展策略,將對經濟模式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在引領新業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承擔“十四五”規劃落實重任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據悉,2018年以來,南京全市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2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4家,占比64%。11家企業曾入選南京獨角獸、瞪羚培育計劃,占比50%。
全方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今年5月,南京市印發《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意見》中,結合南京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南京企業培育信息系統、強化擬上市企業培育服務專員制度和“一站式服務”制度、多渠道規范引進優質上市公司、設立資本市場學院南京分院、支持上市公司與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等南京特色十點。同時,圍繞大力培育優質上市公司、引導上市公司規范發展、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妥善處置上市公司風險、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5大方面,南京市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大違法懲戒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促進市場化并購重組、穩妥壓降上市公司風險等16條具體舉措,全方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充分落實,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積極培育上市后備梯隊。南京全市現有擬上市入庫企業500余家,輔導企業40家,過會及在審企業23家。
——穩妥壓降上市公司風險。南京全市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降為0。
——并購重組勢頭強勁。2020年以來,南京全市上市公司完成19筆并購交易,交易金額約為170億元。
——上市公司提供的社會就業崗位穩步增長。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境內上市公司共提供就業崗位約為38萬個,位居全省第1。
——上市公司地方經濟貢獻突出。2020年,南京全市上市公司上繳的稅金及附加達到62億元,占全市年度稅收收入的4.5%。
——上市公司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截至6月底,南京全市境內上市公司ESG評級A級及以上公司49家,其中AAA級企業9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上市和擬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抗疫。南京醫藥、南微醫學、基蛋生物、南京新百、海辰藥業等公司積極提供物資參與抗疫。孩子王發揮渠道和物流優勢,安排“到家專車”,及時為祿口街道封控區域內的家庭提供急需的奶粉、尿不濕等物資。
新起點新目標 砥礪前行再出發
“準備上市時,南京市、區金融局幫助我們企業了解國家加快資本市場發展以及推動金融創新的相關政策,掌握資本市場和金融創新的知識,培養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和金融創新工具融資發展的意識,提高我們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金融創新工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川智能董事長董曉俊如是說。2020年,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制訂了《推動南京企業上市“寧航行動”計劃》,意在提升擬上市公司服務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了六項工作機制——全市推進企業上市聯席會議機制、市區兩級上市服務專員機制、“一站式”企業上市協調機制、上市輔導問診機制、外部專家咨詢機制、中介機構激勵機制。明確工作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今年,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印發和實施《推動企業上市“千百十”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實施細則》,完善企業上市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強與監管部門、境內外證券交易所的工作協同,加快南京市企業輔導備案和驗收、申報、上市進度。力爭到2023年,南京全市擬上市企業達到1000家,提交首發上市申請和在江蘇證監局輔導備案的重點擬上市企業達到100家,每年新增上市企業10家以上。
星辰大海,征途漫漫。100個境內上市公司意味著過去的圓滿,同時也預示著未來的全新開始。“十四五”開局之年,資本市場作為南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持力量,面臨著歷史性發展機遇。扛起使命、挑起擔當。南京的上市和擬上市企業,將努力在防疫情、促發展一線爭做貢獻,立足新形勢下發展格局,共同助推資本市場發展,持續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建設、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金中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