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規院成功登陸創業板未來可期 為新時代治水提供智慧水務方案

2021年8月4日,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水規院”)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代碼301038,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這是深交所上市的第1000家創業板企業。
根據公告,深水規院本次公開發行新股3300萬股,發行數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為25%,發行價為每股6.68元,募集資金22044萬元,投資于“總部建設項目”、“智慧水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協同設計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深水規院是一家致力于系統解決水問題的水務環保工程集成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水利水務建設工程提供勘測設計規劃咨詢等專業技術服務,深耕城市的水資源供給、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等領域,在城市水務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具有創新、創造、創意的特征,是水利勘測設計行業的領軍企業。
水利行業的領軍企業
深水規院秉承專業、創新、共贏的發展理念,堅持走“高端規劃咨詢、精品工程設計、高技術含量勘測”路線,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水庫安全監測、高污染城市河灣生態修復等方面自主研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是廣東省內三家之一、深圳市唯一一家擁有水利行業甲級設計資質企業。
深水規院在全國各地累計完成項目近萬項,榮獲副省級及以上獎項100余項次,累計獲得省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4項,各類專利36項,參編國家、地方和行業標準16項,在水資源供給、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智慧水務等領域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自成立以來,深水規院依托水務環保咨詢核心產品優勢,在做精做優做大水務勘察設計、規劃咨詢主業的同時,全面開拓建管運營、智慧水務等業務板塊。向水務環保工程產業鏈兩端布局,不斷提升公司在水務環保工程規劃研究、勘測設計、檢測監測、工程管理、運營維護等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工程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集成服務,成為系統解決涉水問題的集成服務商、水利勘測設計行業的領軍者和標準制定者。
經過多年積累,深水規院在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等領域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并系統應用到城市大型跨境輸配水工程、城市防災減災和海綿城市建設、無邊界河流規劃設計等領域一系列省內外重大項目的勘測設計和工程建設全過程當中,為公司持續保持城市水務規劃設計方面的競爭優勢、不斷獲取水利行業、市政給排水行業的訂單提供了堅實有力技術支撐。
此外,深水規院建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研究發展中心、大數據中心等科創平臺,現有有效專利30余項、軟件著作權80余項,探索規劃設計創意+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的集成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綜合、智慧、生態的水務全生命周期專業服務。
作為水利行業的科技型企業,以技術和服務為引領的價值創造是深水規院的崇高使命。深水規院矢志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在水文水資源、防洪治澇、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市政給排水、水土保持、工程勘察測量(巖土)及水務信息化等事業領域內為客戶創造卓越價值,助力城鄉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

各方優勢明顯
厚重的技術積累。深水規院有7項甲級資質、2家高新技術企業、4個AAA級行業信用評級,資質橫跨多個專業,縱串水務全產業鏈。自主研發涵蓋水務全產業鏈的系列關鍵技術,是行業技術規程的制訂者之一。
系統的治水能力。深水規院擅長一攬子解決涉水問題,按照“好水好缸、長藤結瓜、分質供水、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理念,規劃設計循環利用的水資源供水體系。按照從“海綿城市”延伸到“多維海綿”理念,規劃設計全域海綿的防洪排澇體系,出版了在行業具有影響力的專著《系統解決水問題》。理念推陳出新,手段先進智能,較早提出“流域規劃、綜合治水、生態治河”“水系先導下的多規合一”“無邊界河流”“初 ( 小 )雨沿河截污”“淺表流雨水收集系統”“離島式填海模式”、BWC 街區式水系統,踐行六位一體河湖治理。按照“一圖全感知、一鍵知全局、一站全監控、一機通水務”思路,開發了智能集成的水務科技軟硬件。
卓越的治水業績。深水規院在規劃咨詢方面,編制水務綜合規劃,水務發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五大流域規劃等,積極參與系統謀劃深圳水務發展;編制水務專項規劃,《深圳市防洪(潮)規劃修編及河道整治規劃修編》、《深圳市雨洪利用規劃》等系列規劃,為城市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等專項實施細則出謀劃策。在水資源供水方面,深圳供水網絡干線“長藤結瓜”,構建完備、可持續的供水保障體系,公明水庫、鐵崗水庫提出“好水好缸”使供水更安全、保護更嚴格、發展更充分。在防洪排澇方面,為深圳核心城區防洪(潮)安全謀定安全大局,構建了“分區設防、雨洪分治、立體排水、智慧管控”的規劃體系,建立了“安全、韌性、生態、智慧”的防災安全格局,奠定了城市生態發展的架構,規劃設計了沙井排澇泵站重點防洪排澇減災工程,為城市水安全保駕護航。在河道治理方面,深圳水庫排洪河、龍崗河、福田河以及安徽馬鞍山慈湖河等整治,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典范,助力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在污水資源化方面,街區式水系統技術應用,建設周期更短、處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成功探索設計走向運營的路徑并推廣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在智慧水務方面,2008年即成立信息技術部,在行業內較早地采用“規劃+智慧”手段開展規劃設計,涵蓋了遙感測繪、GIS系統應用水文、水質、水資源、供水、排水、防汛防澇等各個方面,研發一系列軟件、硬件產品,促進扭轉水務“重建輕管”局面,助力水務管理信息化、智慧化。
全國市場網絡優勢。深水規院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國家級區域經濟戰略的實施,為本地化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公司自2007年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穩健推進省外市場的開拓,截至目前已在華中、華南、西南、華東等重點區域部署了分支機構,初步建立了全國經營網絡,在內地水務勘察設計市場占得一定份額。
復合型人才優勢。深水規院在培育市場、發展業務的同時,也培養出一批兼具水利、市政、生態、景觀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目前人才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離退休包袱輕,有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業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四百余名技術精英組成的復合型人才和專業團隊,依托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研發團隊的科研支撐,使優秀設計作品與高效技術服務得以保證。深水規院注重引進、培養、選拔知識、技能、素質全面的專業與復合型人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77%,近500人擁有中級及以上職稱。
機制相對優勢。深水規院2017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制,是行業第一家完成混改的企業,通過混改引進戰略投資者及進行員工持股,有力增強了戰略的實施及落地資源,提升了關鍵崗位員工的穩定性及積極性。深水規院本次還實施了員工資管計劃參與戰略配售,數量為公開發行規模的10%,即330萬股,股票的限售期為12個月,限售期自本次公開發行的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之日起開始計算。
先進高效的管理機制。深水規院有行業較為先進的人才選拔機制、項目管理機制、培訓體系與激勵約束機制,具有最新的QES體系認證,搭建了ERP信息管理平臺、BIM異地協同管理平臺等。
行業市場廣闊
重點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驅動水利行業基建需求增長。國家層面相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一系列綜合性經濟發展戰略,對應區域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出臺具體的實施規劃,持續加大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入,為水利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深圳市及粵港澳大灣區水務市場需求持續增大,行業“十四五”規劃投資力度明顯加大,重點投資將強化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增強水資源調蓄能力、加強河湖生態修復、高質量建設碧道、推進智慧水利工程等
水安全國家戰略理念深入實施促進水利行業投資增長?!肮澦畠炏取⒖臻g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水利工作思路,將促使增加節水設施建設投資,促進水資源規劃咨詢業務的需求,推動水利行業的業務邊界不斷拓展,促進行業整體規模的增長。水安全是我國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建設是加強防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時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等水問題的系統治理將加快。
工程咨詢行業的扶持政策將進一步放大需求端增長帶來的驅動效應。2019年發改委聯合住建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鼓勵工程咨詢服務企業開展投資決策綜合性咨詢和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為水利工程咨詢行業分享下游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紅利奠定了政策基礎。
環保總投入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惠及新興涉水領域發展效應。改革開放40余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一直呈現較快增長態勢。近年來,我國GDP增長速度有所減緩,這也是“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在這個階段,各級政府關注環境保護的意識重于強調經濟增長,全社會環保總投入的大幅增長將帶動包括水生態治理等新興涉水領域產業快速發展。
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催生城市水利行業新的需求。城鎮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對城鎮用水量的增加,推算未來達到70%的城鎮化率,需要增加的年用水量超百億立方米。由此,又將催生出城市供水規劃、城市供水樞紐、管網改擴建、城市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城市給排水及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等諸多城市水利規劃和工程建設需求。
深水規院近年來著眼于長遠發展,大力推進“一體兩翼”“業務戰略、”圈層梯度”市場布局、精細化數字化管理變革,依托規劃勘測設計核心業務、水務科技和建管運營兩翼業務,通過技術創新、管理賦能、數據鏈接、資本助力四輪驅動,規劃設計水務環保全生命周期一體化集成服務體系,契合新時代需求。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