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來業績持續下滑后預虧近億“大變臉” 寶明科技“勇奪”去年上市新股中報盈利最差
深圳市寶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992,以下簡稱“寶明科技”)上市一年來,業績不但持續下滑,還可能迎來虧損接近億元的大變臉,成為去年上市新股中目前中報虧損金額最高的公司。
7月15日,寶明科技發布2021年中報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500萬元—9500萬元,同比大降285.13%—306.92%。
去年上市次新股中虧損居首
寶明科技2020年8月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主營業務為LED背光源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以及電容式觸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
2020年上市的近400只次新股中,截至今年8月1日,超過110家已經發布2021年中報業績或者中報業績預告。記者梳理發現,超過70%次新股中報預喜,少數公司雖凈利潤同比下降但仍盈利,業績處于虧損狀態的公司屈指可數。
而寶明科技作為2020年上市的次新股,憑借中報預虧超過8500萬元-9500萬元,“奪”得虧損第一。
對于2021年中報業績大幅預虧,寶明科技如是解釋:一是因市場競爭激烈,手機背光源產品價格持續下滑,2021年度上半年直接材料同比增加1704.95萬元,制造費用同比增加1158.80萬元,綜合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減少1.32億元,毛利率比同期下降21.72%。二是因手機背光源產品價格下滑,導致已有的在手訂單存貨計提跌價準備1500.93萬元。
業績“大變臉”有跡可循
縱觀寶明科技上市一年來的財務數據,業績大變臉其實有跡可循。成功上市后,寶明科技2020年8月27日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已分別較上年同期出現超過30%的下滑。三季報時,寶明科技的業績繼續走低,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3.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59.35萬元,分別較2019年同期下降24.35%和88.68%。
2020年年報中,寶明科技全年營業收入13.78億元,同比下降24.98%;歸母凈利潤3088.72萬元,同比下降78.61%。而此前在上市招股書中,寶明科技預測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18.23億元,歸母凈利潤1.12億元。
2021年一季報更顯示,寶明科技已然開始由盈轉虧,凈利潤虧損3398.97萬元,同比下降387.16%。
2021年上半年實際業績與預計大相徑庭,并持續滑坡向下,不僅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也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截至7月20日,寶明科技股東戶數為17871戶,較上期(7月10日)減少664戶,環比降幅為3.58%。據統計,寶明科技股東戶數已經連續5期下降,累計降幅達11.24%。
同時,深交所此前針對2020年三季報和2020年年報,分別向寶明科技下發了問詢函和關注函,并提出了IPO時相關信息披露是否存在虛假記載的質疑。
再融資15億元受矚目
2021年3月,寶明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將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0.4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15億元,投向中尺寸背光源建設項目、液晶面板玻璃深加工項目、工廠協同管理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4.5億元。本次發行的發行對象為不超過三十五名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對象,包括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自然人等。
寶明科技此次15億元融資主要用于兩方面。首先,在主營業務上,兩個建設項目的落實將擴大中尺寸 LED 背光源產能,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提高公司現有液晶面板玻璃的生產能力,滿足客戶面板薄化的需求。其次,在企業自身管理和發展規劃上,工廠協同管理建設項目的推進將實現跨區域工廠協同管理,提升公司生產智能化水平,而作為補充流動資金的4.5億元則為其發展戰略提供資金保障。
記者注意到,此次15億元融資計劃中,寶明科技計劃將接近半數的資金投入到中尺寸背光源建設項目,而中尺寸背光源建設項目與2020年首次融資投入的LED背光源擴產建設項目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0年8月寶明科技上市時,募集資金凈額7.07億元,用于電容式觸摸屏擴產建設項目、研發技術中心建設項目以及LED背光源擴產建設項目。截至2021年3月,有關項目尚在建設中,無法實現效益核算。
值得一提的還有,寶明科技曾在公告中提及行業發展競爭有所加劇,市場對產品需求的預期具有不確定性。而上一年寶明科技便由于訂單量下滑,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上升,毛利率大幅下降。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作為寶明科技主營業務之一的LED背光源,其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競價問題,而寶明科技作為中游企業且行業技術未占優勢,意味著可能面對的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更加嚴竣。
實際上,在分析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虧產生的原因時,寶明科技就表示存在市場競爭激烈、手機背光源產品價格持續下滑的因素。結合寶明科技IPO募投項目中的電容式觸摸屏擴產和LED背光源擴產項目都還未建設完畢,于是,在這樣背景下,寶明科技再次準備定增融資15億元,主要用于擴大中尺寸LED背光源產能,繼續擴產必要性和風險都值得關注。
實習生 李漫鴻 記者 陳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