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大基金”布局汽車電子芯片 功率半導體龍頭華潤微欲踏新征程
華潤微(688396)近日發布關于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公告稱,核心技術人員余楚榮先生因退休返聘協議到期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本周前三個交易日,在同期大盤下跌的情況下,華潤微的股價卻“跑贏大盤”,三個交易日的漲跌幅分別為4.49%、1.54%、-5.31%。公司股價受消息面和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不大。截至7月29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于94.69元/股,大漲9.38%。自2020年2月上市以來,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89.8%。
華潤微在二級市場的走勢,與其業績持續穩步向上密不可分。自上市以來,公司主營集成電路的毛利率自22.94%攀升至27.38%。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營收增幅僅21.5%的基礎上,實現凈利潤9.64億元,同比增幅140.46%。
2021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數據實現251.85%的同比增長,達到3.99億元,而扣非凈利潤同比增幅更是達到了311.45%。
業績持續向好,與華潤微在功率半導體行業的地位息息相關。資料顯示,華潤微的拳頭產品是MOSFET。MOSFET是一種可以廣泛使用在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場效晶體管。目前,公司是國內營業收入最大、產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廠商,在中國MOSFET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于英飛凌與安森美兩家國際企業。
此外,華潤微在財報中提到,由于行業景氣度較高,公司接受到的訂單比較飽滿,整體產能利用率較高。這也為公司積極擴建產能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2021年6月7日,華潤微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擬與“國家大基金”二期、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由項目公司投資建設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項目。
根據公告,上述項目投資額將超過75億元,建成后預計形成每月3萬片12英寸中高端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能力,并配套12英寸外延和薄片工藝能力。此前,華潤微在無錫擁有1條8英寸和3條6英寸晶圓產線,在重慶擁有1條8英寸晶圓產線。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家大基金”一期,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注冊資本987.2億元。五年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即此番與華潤微展開合作的“國家大基金”二期注冊成立。
“國家大基金”兼具產業引導和財務投資雙重角色,被投資者視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需要注意的是,在華潤微發布的公告中提到,這條12英寸產線將采用90nm工藝,主要生產MOSFET、IGBT、電源管理芯片等功率半導體產品,將為公司進入汽車電子領域做準備。
而華潤微在今年1月份發布的一份投資調研紀要中表示,汽車電子是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公司將加快布局汽車電子芯片市場。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市場負責人秦繼峰曾在公開場合提到,傳統動力車里的半導體價值平均為350美元,功率半導體占20%左右,約70美元。但隨著電氣化的發展,純電動車里的半導體價值增加了一倍,達到700美元,其中近一半都是功率半導體。
如此看來,華潤微籌劃大力布局的汽車電子芯片市場可謂“錢”景大好。而其深耕的功率半導體行業似乎又能在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
國聯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功率器件本身是電子系統中電能轉換和開關控制的核心,隨著技術的演進,有望在全球“碳中和”進程中充當節能增效的重要一環。就公司如何看待這一分析,以及是否在相關技術領域展開探索,記者此前向華潤微發去新聞采訪函,華潤微回函稱,公司目前正處在中報靜默期,不便回答相關問題。
記者 徐海峰 實習生 陳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