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163家公司因違規受罰 兩公司市場操縱案有新進展
據Wind統計,今年7月以來滬深兩市已有163家公司違規受罰。其中,7月23日,證監會通報“中源家居”“利通電子”等股票價格操縱案調查進展,并表示必須予以嚴厲打擊。對此,市場人士表示,這對一些以市值管理為名,實則進行股價操縱的公司有較大負面影響。
從違規情況來看,這163家公司因為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等違規行為,被證監會、滬深交易所、生態環境廳、銀監會、保監會等處理人下發了的相關處罰。
其中,違規受到罰金處罰的公司為54家,罰金區間為3萬元至11450萬元不等。違規類型包括: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或其他問題;開出的處分涉及罰款、警告、責令改正、行政處罰。
個股方面,7月23日,證監會通報“中源家居”“利通電子”等股票價格操縱案調查進展。通報稱,經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史某等操縱團伙控制數十個證券賬戶,通過連續交易、對倒等違法方式拉抬“中源家居”“利通電子”股票價格,交易金額達30余億元,相關行為已達到刑事立案追訴標準,涉嫌構成操縱市場犯罪。
“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與近日證監會通報的股價操縱案無直接關系,并未參與其中。通報中提到的史某等人并不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對此,中源家居證券部回應稱:“后續公司及相關方將一如既往遵守證券法律法規,做好主營業務,積極支持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工作,維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
需要提及的是,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的涉案主體多、違法鏈條長、危害后果重,且手段隱蔽,對投資者欺騙誤導性強,對市場交易秩序破壞性大。
針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操縱案,證監會表示,操縱市場嚴重破壞市場“三公”原則,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必須予以嚴厲打擊。關于操縱市場案發態勢,證監會進一步強化線索綜合分析研判,強化行政刑事執法協作,堅決做到發現一起,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
自2020年以來,證監會依法啟動操縱市場案件調查90起、內幕交易160起,合計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案件行政處罰176件,罰沒金額累計超過50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操縱市場犯罪案件線索41起、內幕交易123起,合計占移送案件總數76%,移送犯罪嫌疑人330名。
對此,國開證券分析師孫征表示:“消息對一些以市值管理為名,實則進行股價操縱的上市公司有較大負面影響,部分有相關嫌疑的公司遭到投資者拋售。”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